近年來,安陽市龍安區田村街道立足于轄區實際,在基層治理、資源整合、服務群眾等方面積極探尋突破,進一步構建責任明確、信息共享、資源共融、精細化服務的“田字型”網格治理體系,將“千條線”織入“一張網”,努力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切實解決轄區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米”。
“每年到交醫保的時候,都是找村上的會計由他一個人負責幫全村的人代繳,一個人根本繳不過來,如今有了網格員,他有時間手把手用微信小程序教我們線上進行繳費,更加方便了。”楊家莊村村民楊麗娜說。
科學劃分網格,強化網格“輻射力”。我街道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按照“網格化定位、信息化管理、全方位覆蓋、常態化保障”的原則,積極構建“網格+服務”治理新模式,形成“一網多格、一格多元、全員參與、責任捆綁”的工作機制,以村為單位劃分為5個三級網格,每個網格配備一名網格長,由各包村領導擔任;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劃分大小適中的26個四級網格,由村支部書記擔任網格長,村兩委干部擔任網格員、黨員志愿者隊伍共同參與的網格系統。
“街道錨定網格服務民生切入點,積極探索‘網格+’多元共治模式,不斷優化網格治理效能,依托網格‘微服務’,激發村居基層治理‘神經末梢’新活力,實現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走出一條鄉村善治之路。”郜家莊村治安主任李思慶說。
完善組織架構,夯實網格“統領力”。按照“條塊結合、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著力構建“街道黨工委-村黨支部-網格黨小組”相應網格組織架構,充分發揮網格黨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和志愿者的先鋒模范作用,以小投入釋放大能量,以“小網格”實現“大治理”,用足“繡花”之功提升民生質感,有效增強為民服務實效性,推動問題在網格解決、感情在網格加深、幸福在網格聚集。
“今年麥收之后量地,突然發現地畝數不夠了,導致延誤農時,不能及時種地,多虧了網格員和村兩委翻地畝冊,找界石,重新為兩家丈量地畝數。通過向兩家當事人擺事實、講道理,逐步縮小分歧,解決了兩家土地邊界糾紛,確保了鄰里群眾間的感情和諧”。楊家莊村村民楊貴勞說。
聯動融合網格,提升網格“驅動力”。堅持務實管用原則,各網格領導小組建立完善“三聯”工作機制,一是建立聯席研判、會審機制,由網格領導小組每月召開一次會議,對涉及多部門、多人員的疑難問題,實行聯審聯辦本級網格內各項工作問題;二是建立聯合排查機制,定期組織人員對分包責任區進行排查,及時發現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三是建立聯通信息機制,各網格領導小組每月向街道綜治、信訪、應急等部門報送工作情況,著力加強信息共享及業務協同,打通部門之間信息“壁壘”,消除“信息孤島”現象。
“下一步,我街道將堅持“一切工作到網格,管理服務進網格”的工作思路,推動建立多部門協同聯動機制,把文明創建、食藥監、安全生產、消防、民政、土地、環保、扶貧等各項職能有機融合、納入網格,實現信息共享及資源整合,著力提升網格工作高效便捷程度。”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政法委員馬俊奎表示。(劉建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