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增長困境,建材行業順應全球科技革命和綠色發展大勢,將綠色低碳作為行業發展主旋律,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向高質量發展奮力邁進。
新興建材利潤保持增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前,建材行業生產恢復緩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月份至5月份,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2%,比去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工業增加值增速6.0個百分點。
1月份至5月份,重點監測的31種建材產品中,與工業領域及終端消費關聯度較大的平板玻璃、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衛生陶瓷等12種產品產量同比保持增長,其中平板玻璃產量4.1億重量箱,同比增長6.9%;受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影響較大的水泥、商品混凝土、大理石板材、隔熱隔音制品等19種產品產量同比下降,其中水泥產量6.9億噸,同比下降9.8%。
從營收狀況來看,建材行業整體效益下降,但部分新興產業保持較快增長。數據顯示,1月份至5月份,規模以上建材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1.6%,利潤總額同比下降58.7%。其中,水泥行業虧損約34億元,比上期虧損額減少,企業虧損面超過55%;技術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輕質建材等新興產業利潤總額同比保持增長。此外,在保障性住房建設、城中村改造等帶動下,建筑衛生陶瓷、建筑用石加工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均實現增長。
通過數據分析可知,市場表現較好的建材產品,多為能效標桿水平較高、碳減排技術研發較為領先的品類。“在政府、行業、企業和社會的協同發力、共同推動下,建材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會長陳國慶介紹,與2020年相比,2023年建材行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0.3%,萬元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6%。近年來,我國新建的水泥、平板玻璃生產線能效水平基本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水泥行業已經實現碳達峰,建材行業有望在2025年前實現碳達峰。”
高水平科技成果提升降碳水平
6月24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提名的“高世代TFT—LC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關鍵技術與裝備”“高鐵相抗蝕膠凝材料設計/制備技術及嚴苛環境工程應用開發”項目分別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建材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新質生產力,而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培育的核心。”作為“高世代TFT—LC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第一完成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首席科學家彭壽帶領團隊,僅用3年多時間,便實現了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產品從無到有,創造了自主生產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的“中國速度”。“該項目的突破,不僅為玻璃基板材料本身開辟了新的天地,更引領玻璃制造業從傳統的制造模式向智能化轉型,有效提升產業的整體價值,為實現綠色、低碳、安全且高質量的發展藍圖注入了新鮮而強勁的動力。”彭壽說。
近年來,通過積極布局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從行業重點實驗室到工程技術中心,打造涵蓋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生產推廣的行業創新平臺鏈條,建材行業綠色低碳先進成果不斷涌現。陳國慶介紹,目前運行的建材行業科技創新平臺中,有超過5家從事建材行業綠色低碳方面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工業化生產,為建材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科技動能。
為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推動建材行業綠色低碳發展,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牽頭制定的《建材行業六零工廠評價通則》(以下簡稱《通則》)于6月6日正式發布。這是國內首次制定發布“六零”工廠相關標準。
“《通則》規范了‘六零’系列工廠的術語定義,從基本要求、評價范圍、評價指標等方面,提出了‘六零’系列工廠評價的通用要求。《通則》的發布為建材行業‘六零’工廠的創建和評價提供了可參照的技術標準,也為制定各細分領域‘六零’工廠評價標準和具體要求提供了總體技術框架。”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標準質量總監、副秘書長周麗瑋介紹,圍繞《通則》,下一步還將針對零外購電、零化石能源、零一次資源等開展細則類的標準制定。此外,今年將完成衛生陶瓷、石材等綠色產品的國家標準制定,開展水泥、建筑玻璃等綠色產品國家標準制定工作,不斷完善綠色產品評價指標體系。
目前,建材行業重大綠色低碳技術與“六零”示范工廠攻關項目進展順利。天津水泥院、青州中聯牽頭建成當前全球水泥領域最大的全氧燃燒耦合碳捕集攻關項目,二氧化碳捕集濃度、捕集能耗等指標已初步達到預期的攻關目標;冀東水泥銅川圍繞“零員工”攻關,在萬噸級水泥生產線的數智化集成應用水平已達國際領先,實現了無人機巡檢、設備遠程巡檢與智能運維、全自動存取樣;重慶華新地維“零化石燃料”示范工廠的攻關已穩定實現燃煤替代率達60%以上;濟寧海螺水泥實現水泥生產用電的綠色低碳電力占比已超過全年用電量的76%。
拓寬綠色建材應用市場
“自2022年組織開展綠色建材下鄉活動以來,通過協助全國12個試點地區開展活動,推動下鄉活動深入下沉,綠色建材產業規模實現快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綠色消費氛圍。產業綠色化、綠色產品化,建材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步伐正在加快。”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總經濟師孫星壽如是說。
據測算,2023年綠色建材產品營業收入近2000億元,連續2年實現10%以上的增長速度;截至目前,綠色建材認證企業超過4000家,認證產品突破10000個。陳國慶表示,2024年綠色建材下鄉活動在全國范圍內得到進一步有力推進。
為貫徹落實《“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等有關要求,建材行業還認真開展綠色制造標桿遴選工作,37家企業入選2023年度建材行業綠色工廠、6家企業入選2023年度建材行業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組織行業重點企業、相關機構持續更新全國綠色建材產品清單和企業名錄,打造產供銷一體的綠色建材公共服務平臺,開展建筑材料碳標簽及環境標簽的認證,以進一步促進綠色建材產業的發展和綠色建材產品的應用,推動環境信息跨行業跨領域的流通,實現建材和上下游產業的協同和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建材行業立足國際市場需求,積極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加快推動綠色建材“走出去”。比如,華新水泥柬埔寨公司礦山廢石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順利投產,采用干法工藝綠色開發礦山資源,符合“安全、環保、優質、高效、低耗”的綠色發展理念;金晶馬來西亞光伏玻璃項目二線投產,每年可以提供近3000萬平方米的太陽能玻璃;中材建設有限公司與豪瑞集團合作的MK3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和煅燒黏土項目、中材國際所屬中材智科與豪瑞共同在波蘭建設采用90%替代燃料、日產3700噸的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等,已成為中歐綠色低碳發展合作典型案例。
“未來,建材行業將堅持綠色、低碳、安全、高質量發展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陳國慶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