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感染的患者使用什么抗生素,要根據不同的細菌種類而定。如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可以選用青霉素類抗生素,一代頭孢、二代頭孢等抗生素,還可以選用萬古霉素、利奈唑胺等。
常規球菌感染的患者,可以選用青霉素、頭孢類抗生素。如果發生耐藥球菌感染,特別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建議用萬古霉素或利奈唑胺等。
如果是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建議使用三代頭孢類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頭孢哌酮等,也可以選用喹諾酮類抗生素,比如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對于產β-內酰胺酶的細菌,患者容易出現耐藥,可能要選擇更加高級的抗生素,如美羅培南、比阿培南等更敏感、抗菌效果更強的抗生素進行治療。
細菌感染的患者,最好是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的抗生素,才能收到更好的抗感染效果。
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有什么區別
細菌感染是由鏈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侵犯人體所引起的感染,病毒感染常見的是由腸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各種病毒侵犯人體而引起的感染。病毒感染與細菌感染通常都有發熱的癥狀,病毒感染多為持續性高熱,退熱藥的效果較好,而細菌性發熱體溫波動比較大,且伴有寒戰,退熱效果往往比較差,不易徹底治療。
病毒性感染會伴隨流鼻涕、咳嗽、少痰,也可以伴有皮疹。而細菌性感染多有流膿鼻涕,咳痰多為黃膿痰,且較少出現皮疹。病毒性感染通常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細胞比例偏低,淋巴細胞比例偏高。而細菌感染白細胞總數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也明顯升高。進行病原學檢查可以看到細菌,而細菌的培養是在臨床上區分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最可靠的方法。
關鍵詞: 細菌感染吃什么抗生素 細菌感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