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金融風暴的爆發主要原因
“97金融風暴”的爆發主要是由于當時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疲軟。
表面上看,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爆發是由于美元大幅升值,以及以索羅斯為代表的金融大鱷和國際游資的投機套利所致,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爆發,實質上是當時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相對脆弱的結果。
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損失最大的新興市場國家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它們的主要經濟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產業承擔了從日本、亞洲四小龍的產業升級轉移,大量產品出口。但同時,它的經濟發展完全依賴于資本和勞動力的不斷投入,其效率極低。實業經濟幾乎沒有獨特的技術優勢。一旦投資停止,經濟發展就會停止,所以過度依賴外資,使制造業被外資壟斷。
與此同時,為了吸引外國投資,這些國家在擴大金融自由化的同時保持固定匯率,這不僅為國際投機者提供了機會,也使他們不得不用外匯儲備來彌補赤字,他們的外債越來越大。最終,短期債務過多;外匯儲備不斷減少,貨幣不得不大幅貶值。
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國家,中國沒有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原因很簡單。首先,中國一直實行審慎的金融政策,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第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房地產等國內需求的增長保證了中國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第三,中國擁有基本的自給自足的農業和工業基礎,就實體經濟而言,我國比其他新興市場國家更加穩定。
97金融風暴歷史進程
1.東南工業國家的經濟始于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主要是由于日本和四小龍的生產和工業轉移
2.受盧浮宮協議后超寬松貨幣政策和日元走強的影響,日本企業在東南亞的投資規模迅速擴大。
3.東南亞國家基本上承接勞動密集型或其他低端產業生產效率提高的速度較慢,而在產業開始升級之前,勞動力和土地價格開始失去比較優勢。
4.東南亞國家的匯率變相盯住美元,資本賬戶自由化很早就實現了。在經濟快速增長時期,大量熱錢流入,投機房地產和股票,形成泡沫。
5.長期經常賬戶赤字由資本流入維持。自1995年以來,人民幣開始對人民幣貶值。日本是東南亞的主要出口市場,這導致東南亞經常賬戶赤字急劇擴大,國內企業難以對外支付。由于日元貶值和東南亞國家匯率變相盯住美元,投機性的資金涌入東南亞。雖然企業的困境暫時得到緩解,但各國短期外債的比重已經很高。由于前幾年的泡沫,短期債務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各國的外匯儲備。
自6.96以來,日本金融市場動蕩,銀行收縮信貸,企業開始縮減海外投資規模。對沖基金逐漸開始結算套利交易,因為他們無法獲得后續的廉價日元。
7 東南亞企業和老百姓嗅到了錯誤的風向,并開始一個接一個地兌換外匯。危機在脆弱的銀行系體系中爆發。
關鍵詞: 97金融風暴的爆發主要原因 97金融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