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是哪個朝代的?
文天祥是南宋的人,他本名為云孫,家住在江西廬陵,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相信大家都背過文天祥所寫的《過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千古流傳的佳句,這也表達了文天祥的愛國之心。他還與陸秀夫、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
文天祥在文學創作尤其是對詩詞的創作上,有兩個顯著特色,這兩個特色即分為前期和后期兩個階段:
前期指贛州奉詔勤王開始至夜走真州這個階段。當時宋廷雖處多難之秋,但文天祥自己積聚了一支“乃裹餓糧”而來、愛憎分明,具有戰斗力的兵丁,因此在他心目中,復興南宋和收復失地有望。這一時期寫的詩歌的特點是清新、明快、豪放,感情特別豐富,濃郁,常以飽滿的戰斗精神勉勵自己,使人讀之如飲郁香的葡萄美酒,沁人肺腑。
到了福安之后,情況起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一時期,朝政仍被陳宜中等把持,文天祥雖居要職,但備受排擠,所以他詩詞寫作上,開始顯露出后期階段的特色,即多有對人生旅途“險阻艱難”、未盡人意的感嘆。
文天祥怎么犧牲的?
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文天祥始終不屈,同宰相議論放了他,遇上有人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為借口,結果沒有被釋放。之后被忽必烈賜死臨刑時,文天祥尤為從容不迫,對獄中吏卒說:“我的事完成了。”在向南方跪拜后,他從容就義,終年四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