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金融風險總體收斂,金融風險防控體制機制建設有力推進,但與此同時,仍有不少新的潛在風險點需加以前瞻性、主動性防范。專家表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將是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應采取多種舉措,促進房地產業平穩發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
近年來,金融管理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例如,在穩妥化解重點機構的風險方面,金融管理部門對“明天系”“安邦系”等資產負債規模大的高風險企業集團進行“精準拆彈”,果斷接管包括包商銀行在內的10家“明天系”金融機構;新設大家保險對安邦集團實施拆分和重組。此外,平穩化解恒豐銀行、錦州銀行、遼寧城商行等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過去三年新增5500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專項用于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
同時,全面清理整頓影子銀行和非法金融活動。“類信貸”特征的高風險影子銀行較歷史峰值壓降近30萬億元,近5000家P2P網貸機構全部停業,過去五年累計立案查處非法集資案件2.5萬起。
金融穩定立法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介紹,金融穩定法已通過全國人大第一次審議,將推動金融穩定法出臺,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保護最廣大的老百姓、中小投資者、被保險人的利益。
“總的看,中國的金融業運行穩健,金融風險整體收斂,風險總體可控。”易綱強調,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會同其他金融管理部門一道,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推動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的處置,對非法金融活動保持高壓,壓實各方風險處置的責任,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仍有部分領域風險值得關注。特別是去年下半年,我國房地產市場明顯走弱,成為影響經濟運行中一個重大風險因素。專家表示,需繼續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和中小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引導房地產行業實現“軟著陸”是當前各方的共識。在“金融支持房地產16條”、重點加大針對房企的融資支持后,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接下來的重點是通過引導居民房貸利率持續下行,推動房地產市場盡快企穩回暖。“這是恢復房企造血功能,防范化解房地產行業風險的關鍵所在。”他說。
就房企而言,中國銀行研究院葉銀丹建議,針對項目優質、需求穩定、暫時出現流動性問題的房企,繼續鼓勵金融機構在不觸碰監管紅線的情況下適度增大信貸支持力度,不盲目抽貸、斷貸。同時,繼續支持開發性政策性銀行提供“保交樓”專項借款,提供配套融資支持等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認為,當前,房地產政策傳導至預期改善再至實際見效尚需時間,土地市場降溫趨勢在2023年上半年或難以得到根本性扭轉。房地產行業風險化解需要財政支持,增加了地方政府救助責任。在此過程中,需警惕房地產風險財政化。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重要性不斷凸顯。專家表示,預計今年監管部門將繼續堅決遏制增量隱性債務,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
財政部部長劉昆日前表示,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主要是分布不均勻,一些地方債務風險較高,還本付息壓力較大。財政部已督促有關地方切實承擔主體責任,抓實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專家認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會在今年的政策議程中占有重要位置。王青表示,核心是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優化地方政府投融資結構,推動城投平臺轉型。“著眼于持續推進隱性債務化解,今年將逐步恢復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他說。
在葉銀丹看來,今年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主要著力點有兩方面。一方面,優化債務期限結構,降低利息負擔。鼓勵城投平臺與金融機構、國有企業、社會資本等合作,使用合適的金融工具通過借新還舊、展期等方式對債務進行置換。
另一方面,加強監管和強化信息披露。持續規范融資管理,強化債務項目審核力度以及穿透式監管強度,嚴禁地方政府違法違規擔保和變相舉債,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讓地方政府舉債規范、透明、有約束。
關鍵詞: 金融監管 系統性金融風險房地產市場地方政府債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