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實施,中國、日本兩個貿易大國首次建立了自貿協定關系,雙邊貿易促進效應快速顯現。從中國貿促系統簽發的RCEP證書出口目的國看,上半年日本連續6個月排名首位,每月簽證金額占比均超過90%,足見RCEP的實施對中國對日本出口的拉動效應顯著、潛力巨大。
不僅如此,“中日RCEP快線”于今年6月起航,填補了中國北方城市直通日本的航運空白,亦掀開了共建RCEP中日高端物流中心的序章。RCEP生效給中日經貿合作帶來了難得的契機,兩國企業也迎來更多發展機遇。
紅利釋放,助企出口獲利
江蘇匯鴻國際集團中錦控股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從事對日貿易,主要出口家用紡織品和服裝等產品。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世界經貿環境更為嚴峻,RCEP的實施給我們帶來了希望。”該公司總經理董旭對國際商報記者說,“通過海關享惠方案設計,我們了解到公司對日本出口產品在RCEP生效首年即可享受0.2~1.1個百分點的關稅減讓,日本客戶也捕捉到了最大化運用好中國出口產品進入日本的關稅優惠政策利好,滿足客戶需求也促成了我們運用率的提升。”
RCEP生效以來,截至目前,該公司辦理了原產地證書207份,出口金額達600多萬美元。
當前,日本是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第三大出口市場。“以往,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出口至日本的大部分產品普遍面臨著4.7%~10.9%的關稅,RCEP生效后,我們對日本主要出口的棉織品、絲織品、合成纖維制品等服裝產品關稅都將逐年等比例消減,并在第16年實現零關稅。”在從事對日出口業務近30年的董旭看來,關稅減讓是最值得期待的政策紅利,對中日雙邊貿易合作的穩定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同時,RCEP原產地累積規則的實施也是一個重要的紅利,有利于企業通過原產地規則降低生產成本,進而擴大對日本的出口。”董旭說,比如在紡織服裝出口業務方面,匯鴻集團在東盟國家投資建設了針織服裝制造廠,但以前必須再通過投資生產針織面料的工廠才能享受到日本的免關稅待遇。隨著RCEP逐步生效實施,從中國進口面料,在東盟加工成服裝后再出口到日本,也可以享受免稅待遇。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倪月菊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半年,中國出口企業申領RCEP原產地證書和開具原產地聲明26.6萬份、可享受進口國關稅減讓7.1億元,其中約90%的證書的出口目的國是日本。可見,RCEP政策紅利極大促進了中國對日出口。
補鏈強鏈,實現互利共贏
展望下半年,倪月菊預計,中國對日出口增速仍將維持景氣增長。一方面,由于日本對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和鞋帽等輕工產品的關稅減讓期限較長,RCEP關稅優惠的紅利將持續釋放。另一方面,今年6月,“青島-大阪”中日海上“黃金大通道”起航,這是中國北方城市與日本之間的一條海上快捷物流通道,“中日RCEP快線”只需36小時即可從青島大港抵達大阪南港,抵港貨物“落地即通關”,這為中日之間的貿易聯動提供了新路徑,使中日間的物流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此外,下半年中國穩外貿政策的持續加碼,將助力中國對日出口保持韌性。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倪月菊表示,日本作為亞洲生產網絡的領航者,一直被視為亞洲雁陣中的頭雁。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的典型代表,在20世紀90年代后快速融入亞洲生產網絡,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制造業生產網絡和市場網絡已逐步形成,中國在亞洲價值鏈中的地位也正在由跟隨者逐漸向主導者轉變。
“RCEP生效給中日兩國價值鏈合作帶來難得的契機,中日經貿合作迎來更多發展機遇。中日兩國應該充分利用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契機,發揮兩國在亞洲價值鏈重構中的引領作用,加快構筑以中日為‘雙領頭雁’的亞洲價值鏈新模式,增強亞洲價值鏈的韌性和粘性,為區域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穩定增長貢獻力量。”倪月菊說。
對企業而言,董旭認為,要想方設法吃透政策、用好規則,積極利用RCEP的優惠關稅措施和貿易便利化措施,優化調整產業鏈布局,加快發展步伐。進口企業要充分利用RCEP協定稅率享受關稅減讓優惠,最大化降低進口成本,提升自身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優勢;出口企業要盡早謀劃布局,在未來數年內逐步提高在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力,降低企業出口成本,加快拓展市場,利用好原產地累積規則,實現自身與區域內各國的產能鏈接與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經海關認定并核準的出口商可以自行為貨物出具原產地證明,作為在進口成員國的享惠憑證,其效力等同于原產地證書,有助于降低貿易成本,提升通關效率,便利企業生產和出貨安排等工作。
“目前,公司已啟動申請海關AEO高級認證工作,希望能享受更多便利措施,在RCEP區域內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董旭說。
關鍵詞: 紅利釋放助企出口獲利 中日經貿暖意濃 RCEP政策紅利 穩外貿政策 中日經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