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以來,西歐國家遭遇“倒春寒”,部分地區出現百年難遇的低溫。寒潮對農業生產造成威脅,同時也加劇了能源供應緊張局面。
據報道,來自北極的冷空氣席卷荷蘭大部分地區,4月1日,荷蘭東南部林堡省馬斯特里赫特最高氣溫僅為1.8℃,創下荷蘭全國自1901年以來的同期最低紀錄。4月1日,比利時布魯塞爾于克勒氣象觀測站測到的最低氣溫為2.7℃,創下1892年以來同期低溫紀錄。法國氣象局報告,4月3日到4日夜間,是75年來法國4月份最冷的夜晚,霜凍影響了法國90%以上的地區。
果農憂心忡忡
法國全國農業經營者工會聯合會主席朗貝爾說,霜凍對農作物造成損害,后果嚴重。法國全國果農聯合會秘書長巴爾比耶說,這次霜凍天氣讓果農們非常擔心。法國全國蘋果和梨協會主席索維特說,去年法國也經歷過“倒春寒”,但是今年的霜凍天氣比去年的降溫幅度更大。
法國總理府表示,降溫帶來的潛在損失可能非常大,特別是對桃、李、杏、櫻桃等核果類水果生產者來說。法國總理讓·卡斯泰4月5日承諾,將向農戶提供2000萬歐元緊急援助,并啟用“國家農業災害基金”。
雖然業內人士對法國政府的援助表示欣慰,但也有不少人持懷疑態度。法國塔恩-加龍省農業商會主席阿蘭·伊奇表示:“這次援助可能要到今年年底才能到位,很多農戶最近才收到去年春季發放的援助。”
伊奇估計,該省核果種植園的損失會比去年嚴重,預計約80%的損失是由霜凍造成的。
比利時的一些地區遭遇風雪天氣,這給葡萄種植者帶來了煩惱。一些葡萄樹已經開始發芽,乍現的“倒春寒”會凍傷這些嫩芽。在一些葡萄園,人們想方設法保護農作物,包括安裝價值不菲的紅外發光裝置、適當提高農作物生長環境的溫度,必要時還會采用巨型鼓風機。
能源短缺“雪上加霜”
據荷蘭媒體報道,降雪、寒潮、霜凍接踵而至,不僅“讓果農徹夜難眠”,更讓正在遭受通脹飆升和能源危機雙重打擊的普通民眾生活雪上加霜。荷蘭統計局4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該國3月份通脹率高達9.7%,創下自1976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分析人士認為,高昂的電價和天然氣價格已經開始轉嫁到普通消費者身上,未來這些價格還會進一步走高,家庭支出壓力將進一步增加。
為應對能源短缺局面,荷蘭政府近日發起節約能源運動,表示要降低荷蘭各地大約200棟政府大樓恒溫器的溫度,采取補貼、減稅等補償性措施,同時呼吁民眾減少能源消耗,降低家庭取暖設備的溫度。
4月7日,比利時政府正式向民眾發出節能倡議,包括將暖氣調低1℃、建議使用微波爐加熱食物等實用技巧,鼓勵民眾節約能源。
由于電力采暖在法國居民供暖中占較大比重,春季氣溫驟降導致電力消費急劇增加。為避免出現斷電的情況,法國輸電網公司在寒潮天氣來臨前呼吁民眾和企業減少用電。(鑫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