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印邊境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讓兩國關系出現了較大起伏。日前,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對印度進行了工作訪問,為雙方關系的持續回暖再添助力,兩國經貿關系亦在破障除礙,朝著正確的方向行進。
是伙伴而非對手
健康穩定的中印關系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3月25日,王毅外長訪問印度,先后會見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和外交部長,就發展中印關系提出三點思路。王毅表示,中印攜手合作,全世界都會關注。雙方要加強溝通協調,相互支持,為堅持多邊主義釋放更多積極信號,為完善全球治理注入更多正能量。
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表示,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地區形勢,印中雙方不僅要共同努力搬開雙邊關系中的石頭,還應相向而行,使印中友好的涓涓溪流匯聚為浩蕩的時代潮流。
印度外長蘇杰生表示,印方高度重視對華關系,沒有改變對中國重要性的戰略判斷,愿同中方加強溝通、增進互信,使雙邊關系盡早走出低谷,持續推進兩國務實合作。
3月28日,王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印是伙伴而不是對手,應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這是中方深思熟慮后作出的戰略判斷,印方也多次表示認同這一看法。
其實,在很多領域和國際機制中,中國與印度保持著密切的合作與交流。中印兩國在氣候變化議題上,在上合組織、金磚國家會議機制、亞投行、新開發銀行等領域的合作,穩定持續且頗具成效。
貿易潛力更待深挖
盡管兩國雙邊關系幾度起伏,但是日益密切的貿易往來為兩國關系重新步入正軌提供了基礎。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印貿易額達到1256.6億美元,同比增長43.3%,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中國已連續兩年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鮮亮的貿易數據足以證明,中印兩國經貿合作具有較強的韌性和巨大的潛力。
實實在在的進出口量有力地展示了中印兩國經濟的互補性。以長遠眼光看待雙方關系,以共贏思維看待彼此發展,以合作姿態參與多邊進程,相信隨著兩國關系的持續回暖,雙邊貿易還會“更上一層樓”。
值得關注的一點,近期中國企業對印投資和工程承包合作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2021年1至12月,中國企業對印非金融類直接投資6318萬美元,同比下降68.3%;中國企業在印新簽工程承包合同額16.7億美元,同比下降26.9%。過去一段時間來,印方有關部門對中國企業實施打壓的事件時有出現,中方對此態度明確,希望印方能改善營商環境,公平、透明、非歧視地對待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所有外國投資者,為兩國企業的正常經貿交流合作創造條件。
印度曾表示,2030年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要達到8.4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大國;很多國際機構也預測,中國GDP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30萬億美元。這預示中印兩國經貿合作未來還有巨大潛力,只要友好合作,就可以相互成就。正如王毅外長所說:“愿在南亞地區探索‘中印+’合作,構建良性互動模式,實現更高水平、更大范圍的互利共贏。”(本報記者劉 旭)
關鍵詞: 多項國際議題 共識凸顯 中印經貿 中印邊境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