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歐洲央行:人民幣在全球貿易結算貨幣中的份額小幅上升

2021-03-29 10:05:29 來源:國際商報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中的份額出現明顯增長趨勢。從總體來看,盡管過去20年間全球貿易結算格局相對穩定,但2011年以來,除美元和歐元之外的其他貨幣在全球出口結算貨幣中的份額已出現小幅上升,而在此期間全球對美國和歐元區國家的出口份額卻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這反映了美元和歐元作為媒介貨幣在全球貿易結算中的使用頻率在過去10年里已開始減少,意味著全球貿易中有一部分美元和歐元的結算可能已被人民幣或其他貨幣的結算所取代。

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2020年中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金額已占到對外商品和勞務進出口總額的18.44%;同期,全球貿易中的人民幣結算份額也已提高至2.91%。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葛奇分析指出,盡管該份額與美元和歐元等媒介貨幣相比很低,但較往年已有顯著提高。

1999-2019年中國在全球各地區進出口貿易所占份額中,東南亞、大洋洲和太平洋等地區的國家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增長最為顯著,統計表明,這些國家的貿易結算中人民幣的占比增長也最為迅速。另外,根據歐洲央行對全球出口貿易中對中國出口的占比與美元、歐元和人民幣及其他貨幣在中國出口貿易結算中的占比進行回歸分析,美元(歐元)在結算貨幣中的份額會隨著各國向中國出口的商品份額的擴大而增加(減少),人民幣的結算份額也與各國向中國出口的商品所占的份額呈正相關關系。相關分析還發現,中國的商品進口與各貨幣結算之間的關系也與上述出口的情況相類似。歐洲央行由此得出結論,中國作為主要貿易伙伴的出現已經導致全球結算貨幣的格局發生變化。

基本經濟因素起到決定作用

自2011年起,中國允許國內企業使用人民幣作為跨境貿易結算貨幣。自此人民幣在中國對外貿易結算貨幣中所占的份額出現明顯增長,人民幣在全球貿易結算貨幣中的占比也在穩步提高。

歐洲央行對過去10年來全球38個出口國和49個進口國使用的結算貨幣,與這些國家和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回歸分析發現,隨著這些國家向中國出口的商品在其出口總額中占比的增加,美元在其結算貨幣中的份額相應提高,同時人民幣的份額也有所增加,但歐元和其他貨幣的結算占比則會減少。從經濟因素的角度看,人民幣結算份額的增加主要是因為中國作為目的地市場具有的龐大市場規模所產生的戰略互補效應,促使其他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地區一些出口商更愿意選擇以人民幣結算。顯然,這一結算貨幣的選擇符合“當地貨幣定價”模式的假設。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學家認為,近年來,隨著非洲地區國家與中國之間貿易的日益增長,人民幣已開始在許多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結算中扮演媒介貨幣的角色。至于美元結算份額增加的原因,在歐洲央行看來則是基于人民幣與美元之間匯價的相對穩定,因而可將它視為“當地貨幣定價”模式在中國的一種變異形式,而不應簡單地將其當作“支配貨幣定價”模式的一種反映。另外,歐洲央行的分析顯示美元和人民幣的結算占比也隨著中國向其他國家出口份額的增加而提高,雖然人民幣結算占比的提高程度不如美元顯著,但歐元和其他貨幣的結算占比則出現下降。如果將人民幣與美元之間匯價的相對穩定這一因素考慮在內,這里關于結算貨幣的選擇在某種程度上符合“生產者貨幣定價”模式的假設。

當然,人民幣在全球貿易結算貨幣中占比的增長尚未對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中的支配地位帶來挑戰。事實上,隨著其他國家對中國貿易敞口的擴大,美元結算份額反而增加。另外,作為全球貿易主要結算貨幣的歐元,除了在歐洲國家從中國的進口商品中繼續扮演主要結算貨幣的角色之外,美元結算份額的增加已使其逐步失去在中國貿易結算中原來保持的地位。

除了生產者定價規律帶來的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占比的提高,中國的政策因素對人民幣在中國對外貿易結算中份額的提高也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促使人民幣在貿易結算貨幣中成為不同于美元和歐元的一個顯著特點。

政策因素提升人民幣影響力

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結算份額的政策措施,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除2009年7月啟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并于2011年8月將該試點政策擴大至全國之外,另一項與促進人民幣貿易結算有關的重要政策工具是由中國人民銀行與其他央行或貨幣當局之間建立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由于資本項目的不可兌換性影響到人民幣的境外融資,限制了外國進口商使用人民幣與中國出口商進行貿易結算。人民幣與外幣之間的雙邊互換協議的作用在于它可以利用這一渠道,為有意參與人民幣貿易結算的外國進口商提供資金來源。根據協議規定,外國央行可以按事先設定或市場決定的匯率用本幣作為抵押向中國人民銀行借入人民幣,并以最后貸款人的身份通過當地金融機構向進出口商提供人民幣貸款,以此增加人民幣在貿易結算中的吸引力。顯然,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不僅可以增加人民幣在一些國家的使用,同時也可降低簽約國在雙邊貿易活動中面臨的美元匯率波動的風險。在人民幣實現完全自由可兌換之前,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無疑為擴大人民幣的貿易結算空間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設施。截至2020年年末,中國人民銀行共與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總金額已達近4萬億元。

英格蘭銀行經濟學家薩利姆·巴哈吉等關于央行政策對貨幣選擇的影響的理論研究表明,在一個開放經濟中,企業不僅需要選擇用于其營運資金和貿易信貸的貨幣,而且還要選擇用于貿易結算的貨幣。一方面,企業的營運資金所選擇的貨幣將直接影響到企業在所有市場出售的商品的邊際成本。另一方面,企業選擇以何種貨幣為其在不同市場出售的商品定價又會直接影響到它的盈利。因此,在這兩種選擇之間具有某種互補關系。正是這種互補關系決定了一國央行的金融政策,例如,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可以刺激本國貨幣在國外的使用。因為它降低了以本國貨幣計價的信貸預期成本,使一些企業的貿易信貸的貨幣選擇由外幣向本幣轉移。為了對其上述理論加以驗證,巴哈吉等將2009-2018年與中國簽署本幣互換協議的38個國家的人民幣境外支付情況進行了回歸分析,結果發現,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與人民幣境外支付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具體而言,凡是與中國簽署人民幣互換協議的國家和地區,當地人民幣跨境使用概率將提高約20%。

歐洲央行則對2009-2019年與中國人民銀行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的41個國家與其他未簽署協議的國家進出口貿易結算中人民幣的占比情況分別進行分析,數據顯示,凡是與中國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的國家,它們的進出口貿易結算中人民幣所占份額的增長明顯較快。

歐洲央行的分析進一步顯示,對于與中國之間具有重要貿易往來的國家,人民幣雙邊互換協議不僅提高了人民幣在這些國家進出口貿易中的結算占比,而且導致美元和歐元的結算占比下降。因此,不同于戰略互補和投入產出的國際聯結等基本經濟因素,中國本外幣互換的政策因素促使其在全球范圍建立人民幣結算網絡,顯著地減少了人民幣在貿易結算貨幣選擇過程中形成的市場摩擦,成為一種有效的政策工具。(本報記者 路 虹)

關鍵詞: 歐洲央行 全球貿易 結算貨幣 人民幣份額小幅上升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