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降準?
降準,全稱為中央銀行調低法定存款準備率。由中國人民銀行調整并發布。
法定存款準備率是現代各國中央銀行進行宏觀調控的三大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銀行調低法定存款準備率,會造成準備金釋放,為商業銀行提供新增的可用于償還借入款或進行放款的超額準備,以此擴大信用規模,刺激經濟的繁榮。
降準背景是什么?
2019年7月份數據顯示: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06萬億元,環比下降36.14%,下降幅度超出市場預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僅為1.01萬億元,同比增長10.7%,較前值下降0.22個百分點,信貸成為拖累社會融資規模的主因。與此相對應的是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僅增長4.8%,信貸市場上需求同步下行。雖然央行在8月20日公布了新的LPR報價,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并未顯著下降。 [2]
2020年
2020年1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決定于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次全面降準將釋放長期資金8000多億元,有助于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降低銀行資金成本。 [3]
2020年3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決定于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以上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4]2020年3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定向降準措施正式實施。 根據安排,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以上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