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龍華區:布局“1+N+S”政策體系 激活高質量發展引擎

2021-08-11 09:27:14 來源:深圳商報

實體經濟體量巨大、動能澎湃,數字經濟朝氣蓬勃、后勁充足、前景可期,無疑是奠定龍華區從數字經濟“先行區”邁向深圳數字經濟“核心區”的基石。

但這還只是冰山一角。

當前,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數字經濟已由經濟的組成部分轉變為經濟發展的引領力量,也是中國經濟未來轉型和結構優化的關鍵。

然而,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融合,并非一蹴而就,產業數字化轉型更是“摸著石頭過河”,面臨著“不愿轉、不會轉、不敢轉”等多項難題待破解。

從深圳打造“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的使命擔當而言,“創新發展”是核心所在,承載著國家對于深圳闖出數字經濟發展的創新路徑的殷殷寄望。

而正是在“創新發展”這一關鍵意義上,作為數字經濟先行者的龍華區,以兩年的探索,率先構建起了一套相對完善的數字經濟發展支持體系,闖出了數字化轉型的實踐路徑,形成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卓越生態,在加速轄區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同時,為國內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確立了可供復制的鮮活樣本。

牽住創新發展“牛鼻子”

布局“1+N+S”政策體系,激活高質量發展引擎

龍華區數字經濟的迅猛崛起,源自于實體經濟的堅實基礎,更得力于數字經濟產業生態的率先構建。而“1+N+S”數字經濟政策體系,正是龍華區構建數字經濟新生態的關鍵落子。

其中,“1”為數字經濟三年工作實施方案,突出未來三年龍華區數字經濟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路徑;

“N”為分行業分領域普惠性政策,包含工業、商貿服務業、金融業、建筑業等行業政策以及招商引資、總部經濟、科技創新、上市支持、債務融資工具等領域措施;

“實體經濟是數字經濟發展之基,因此,作為普惠性政策的N,著眼于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數字化轉型,發揮著雙重普惠的作用:一方面,政策橫向上覆蓋實體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縱向上則聚焦企業發展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所需的資金、技術、人才、空間、服務等全要素保障,營造更加優越的產業發展生態;另一方面,政策聚焦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普遍性痛點、難點,開出針對性扶持政策‘藥方’加速數字化轉型”,龍華區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人坦言。

而“S”,則是數字經濟產業專項政策,瞄準全區重點發展的數字經濟十大產業鏈,針對產業現狀、特點和短板,靶向聚焦,加大對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新型顯示、智能制造裝備、消費互聯網、時尚創意、數字文化、集成電路、生命健康十大產業的扶持力度。

據了解,“1+N+S”政策體系涵蓋10余個產業領域、20多個政策,投入超30億元預算,是迄今深圳市系統性最強、覆蓋面最廣、支持力度最大的數字經濟政策體系。

目前,各項政策操作規程已陸續印發,通過線上公眾號與線下宣講會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政策的宣傳推廣,發動企業用足、用好、用全政策,讓政策紅利充分惠及企業。

“‘1+N+S’政策體系的出臺,標志著龍華區數字經濟建設的最優政策生態體系已經構建完成,成為未來數字龍華建設的重要支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副所長李原說。

全方位要素投入

數字經濟發展支持體系持續完善

以“1+N+S”數字經濟政策體系為牽引,龍華區持續加大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要素投入,從載體、設施、金融、人才等全方位投入,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支持體系不斷完善。

其一,充實空間要素,強化載體支撐。

龍華區出臺《數字經濟園區(樓宇)認定管理辦法》,已認定總部大廈(匯隆商務中心)、國際創新中心(匯德大廈)、龍華區科技創新中心(紅山6979)、創想大廈4家區屬物業為首批數字經濟樓宇,吸引了美團、英諾賽科、深蘭人工智能等一批優質企業進駐;第二批受理工作目前已全面啟動,擬認定園區6家以上。

其二,創新金融服務,產融結合反哺數字經濟。

龍華區設立大灣區(深圳)金融研究院,培育以知識產權金融、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等產品金融為核心的金融服務體系,為打造“深圳產融結合示范區”提供金融智力支持,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金融力量。截至目前,累計發行4期聚焦“數字經濟”領域知識產權開發的資產證券化產品,融資規模達10億元,惠及企業53家。

其三,提速“新基建”,夯實產業數字化基座。

迄今,龍華區累計建成多功能智能桿1178根,建成5G基站7575個,每平方公里5G基站數達到43個,在全市處于領先水平。全區500兆以上寬帶用戶超過19萬戶,已建成數據中心占到全市的12%,富士康、寶能汽車、華潤三九、錦繡科學園4個工業園區實現5G專網接入,美團基于5G的低空配送網絡已經完成試驗。

同時,龍華區在全市率先起草編制《龍華區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白皮書》,與《深圳市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5年)》實現了有序對接,為優化全區數字基礎設施布局提出了總體規劃建議,為產業數字化升級提供基礎設施保障。

其四,聚焦到人,提升干部隊伍數字素養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發展數字經濟亦同此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龍華區在全市率先出臺數字經濟專項人才政策,確立數字經濟人才認定標準,助推人才與產業高效匹配,促進人才資源最快速轉化為數字經濟發展動能。

同時,龍華區連續舉辦8期處級干部“數字龍華”專題研修班,大力提升公職人員踐行與服務數字化轉型的數字素養,先后培訓處級干部400余人。近期舉行的2022年龍華區數字經濟產業人才培訓,64名干部參與。通過答辯的學員獲得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頒發的工業和信息化職業技能提升證書——數字化管理師(高級)。

一站式賦能+樣本示范

構建數字化轉型實踐路徑

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其中,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關鍵議題。然而,“不想轉、不會轉、不敢轉”已經成為當下困擾數字化轉型人所共知的瓶頸。

作為產業大區,龍華擁有工業企業近兩萬家,數字化轉型更是迫切而又艱巨。

如何闖出一條清晰而有效的轉型路徑,是龍華打造“數字經濟先行區”必須直面的課題。

這又是一場“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之旅。

一方面,探索搭建一站式數字賦能平臺。

2021年8月,龍華區主動對接工信部電子一所,推動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全國首個分中心落戶龍華,打造集項目備案、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商能力畫像、解決方案圖譜、轉型賦能于一體的一站式數字賦能平臺。

同時,龍華聯動工業富聯、華為、樹根互聯三大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19家省資源池企業及區內292家軟件服務商企業,為區內制造業企業提供差異化數字化服務。

依托數字賦能平臺,龍華區對全區1640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了“兩化”融合評估全覆蓋,繪制龍華區“兩化”融合數據地圖發展報告,有效樣本率達81.1%,樣本數量占全市總量的36%,評估總量和覆蓋率雙雙位居全市首位。

同時,對區內100家億元以上規模重點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現場診斷,為企業量身定制診斷報告,邀請企業參與報告的評審工作,同步向企業推薦全國范圍內的優秀服務商和成功案例,形成《龍華區2021年重點企業數字化轉型診斷分析報告》。

另一方面,以樣板示范帶動轉型闖關。

龍華區突出樣板示范效用,著力打造技術先進、成效顯著、易推廣復用的三類數字化標桿。

“用標桿案例的鮮活經驗展示給大家,什么是數字化,怎么轉,轉了有什么好處,通過案例的示范帶動轄區企業加速轉型,以先行者的力量賦能后來者,更好地服務數字經濟的發展。”龍華區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人表示。

今年以來,龍華區遴選出10大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標桿案例,并收集整理了20個企業數字化轉型優秀案例和10個上云上平臺優秀案例,整理成冊派發給1500多家企業,推動全區上云項目超2.68萬個。

凡屬過往,皆為序章!如今,隨著“深圳數字經濟核心區”布局龍華、市區合作走向深入,龍華區將在數字經濟這條嶄新的賽道上持續發力,以開放創新的身姿為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打開更大更宏偉的發展空間,為深圳打造“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與數字先鋒城市,書寫出更為壯麗的篇章。(吳永奎)

關鍵詞: 布局1+N+S政策體系 激活高質量發展引擎 產業數字化轉型 數字經濟先行者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