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家電上市公司2021年業績報告相繼出爐。以彩電為主營業務的深康佳、創維集團、TCL電子近日交出的年度成績單顯示,三家公司毛利率均出現下滑,且業績分化趨勢明顯。
2021年,受原材料價格上漲、供應鏈受阻、海運成本上升等諸多因素疊加影響,家電企業挑戰不斷。而在彩電市場存量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相關企業又該如何破局?
1
主營業務分化
年報顯示,三家公司中表現相對較好的是創維集團,其2021年實現營收509.28億元,同比增長27%;實現凈利潤16.34億元,同比增長13.47%。而TCL電子營收增長但凈利潤出現下滑,實現營收748.47億港元,同比增長46.9%;實現凈利潤11.84億港元,同比下滑35.9%。
深康佳2021年實現營收491.07億元,同比下滑2.47%;實現凈利潤9.05億元,同比增長89.55%。不過,深康佳凈利潤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出售子公司資產和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其扣非凈利潤為-32.51億元,同比下滑37.3%。
具體到彩電業務方面,年報顯示,2021年,深康佳彩電業務實現收入73億元,同比下滑2.92%。創維集團的創維智能電視系統全球銷量約1398萬臺,同比下降18%,銷售額同比增長10%左右;TCL電子的TCL智屏全球銷售量為2357.95萬臺,同比下降1.5%,但銷售額為492.7億港元,同比增長24.3%。三家公司在電視業務方面也出現了一定的分化。
曾經彩電行業的中流砥柱如今為何出現業績分化?對此,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雖然三家公司都以彩電業務為主,且面臨相同的市場環境,但由于公司發展路徑不同,布局的其他品類盈利水平不盡相同,出現業績分化很正常。此外,三家公司的品牌溢價能力也不同,創維集團的品牌溢價能力近年來有所提升。
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張劍鋒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三家公司業績分化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對主業彩電業務的堅守程度;二是對客戶運營的差異。相比之下,創維集團對彩電主業更為專注,受外界因素干擾較少。而深康佳則布局了手機、集成電路、芯片甚至產業園等業務,受外界因素干擾較大。
2
毛利率下滑
從上述三家企業的年報數據可以看到,2021年其經營承壓,出現了毛利率水平不同程度下滑的情況。
三家公司的年報顯示,2021年,深康佳毛利率為3.47%,同比下降了2個百分點;創維集團毛利率為16.8%,同比下降了1.1個百分點;TCL電子的毛利率為16.7%,同比下降了2.3個百分點。
對于毛利率的下滑,三家公司都將原因歸結為受上游面板價格和其他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以及物流成本普遍上漲的影響。深康佳表示,從2016年開始,我國彩電行業競爭由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2021年,彩電行業受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等因素影響,毛利水平持續攤薄。
實際上,彩電行業面臨發展瓶頸已是業內共識,彩電市場也早已是紅海市場。奧維云網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2021年,我國彩電市場的銷售量分別為5089萬臺、4752萬臺、4868萬臺、4894萬臺、4450萬臺、3835萬臺,整體呈現下滑趨勢。
對于彩電行業承壓的原因,劉步塵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上游電視面板漲價確實影響較大。在他看來,此輪漲價有兩個特點:一是漲價周期長,自2020年持續到2021年下半年;二是漲價幅度大,平均漲價幅度超過50%。而電視面板占彩電整機成本60%以上,所以漲價對企業影響很大。此外,由于終端市場需求相對偏弱,整機廠家面對漲價大部分壓力只能自己消化,這是企業盈利承壓的主要原因。
張劍鋒則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企業經營承壓除了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漲、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因素外,近幾年,彩電行業競爭壓力明顯加大,加上消費者更趨理性,用戶分流現象突出,彩電行業發展已進入平臺期。
3
多元發展破局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彩電市場,龍頭彩電企業很早就將觸角伸向其他業務進行多元化布局。但目前來看,這些多元化業務或仍不足以支撐公司主要的業績增長。那么,彩電企業未來應如何破局?
年報顯示,深康佳2021年彩電業務實現收入73億元,而白電業務收入只有36.99億元,其收入占比最大的工貿業務收入達296.8億元,但毛利率水平只有0.57%。
創維集團2021年多媒體業務實現收入273.7億元,占集團總營收的近54%。其多媒體業務主要包括智能電視系統以及酷開系統的互聯網增值服務。而囊括空調、冰箱及廚電等的智能電器業務2021年收入只有43.75億元,僅占到創維集團營收的8.59%,其準備分拆上市的創維電器IPO審核狀態也于3月18日變更為中止。
TCL電子2021年的各項業務中,包括彩電在內的顯示業務在公司營收中的占比為85.4%,包含智能連接、智能家居、全品類營銷在內的創新業務和互聯網業務在公司營收中的占比分別為11.4%和2.5%。
張劍鋒坦言,目前來看,白電業務的收效對彩電企業業績的貢獻不大。因為白電板塊的市場格局穩定,前五大巨頭市場集中度已高達85%,且創新難度很大,后進入者很難搶奪市場份額。
對于其他多元化業務的嘗試和未來的破局之道,張劍鋒認為,三家公司進行多元化布局的前提是選擇自身擅長的領域。TCL集團的多元化布局更為全面,涉足消費電子、集成電路、面板、芯片等諸多領域,且量子顯示技術的商業化未來也有很大前景。相比之下,深康佳想做的東西太多,但效果一般。而創維集團未來應繼續專注自身專業化業務。
TCL電子相關負責人對中國商報記者透露,未來,TCL電子將重點在三個方面發力:一是繼續在中高端產品上發力,深耕MiniLED領域,同時往大屏化方向發展;二是積極發展互聯網業務,持續開拓不同的使用場景,如開拓少兒業務、大屏教育等創新業務,同時發展云游戲、短視頻等垂直類內容領域;三是發展多品類智能家電產品,進入AR、光伏等賽道,打造全場景智能生態。
對于創維集團未來準備如何破局以及創維電器何時重啟上市進程,中國商報記者致電公司相關負責人,創維集團表示,受疫情影響,深交所對其上市進程正常中止,不計算扣減時間,目前創維電器處于問詢期。(本報記者周子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