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茶產業通過持續創新保持了穩定發展,茶葉總產量、總產值,內銷量、內銷額,出口量、出口額等多項經濟指標均實現歷史性突破。其中,茶葉出口量明顯提升,量價創歷史新高。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于日前發布的《2021年中國茶葉產銷形勢報告》指出,為推動茶葉的高質量發展,要優化產業種植、提高質量品控、推進品牌建設。
據海關數據,2021年,中國茶葉出口量為36.94萬噸,同比增加2.05萬噸,增速同比提升5.89%;出口總額22.99億美元,同比增加2.61億美元,漲幅12.82%;出口均價為6.22美元/千克,同比上漲0.38美元/千克,漲幅6.55%。報告指出,自2013年以來,中國茶葉出口額與出口均價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7.95%和6.28%。
從品類看,綠茶、紅茶和烏龍茶這些主要出口品類的量價均現增長,而花茶和普洱茶的出口量價有所下降。其中,綠茶出口量為31.23萬噸,同比增長6.43%;出口額14.88億美元,同比增長13.96%;出口均價4.8美元/千克,同比上漲7.08%。紅茶出口量為2.96萬噸,增長2.74%;出口額4.15億美元,增長20.47%;出口均價14.0美元/千克,上漲17.26%。烏龍茶出口量為1.91萬噸,增長13%;出口額2.82億美元,同比增長30.46%;出口均價14.7美元/千克,同比增長15.45%。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進一步展現強大韌性,貿易規模穩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更加密切。據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茶葉出口總量為10.85萬噸,同比增長6.0%,占總出口量的29.4%;出口總額7.19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31.3%。同期,中國對東盟十國的茶葉出口量價有小幅下降。
分省區看,2021年,中國茶葉出口量在萬噸以上的省份有6個,依次為浙江、安徽、湖南、福建、湖北和江西。在茶葉出口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貴州茶葉的出口均價最高。
對于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報告提出,要繼續深入貫徹“把茶文化、茶科技、茶產業統籌起來”,以深入挖掘、保護中國茶文化精髓與傳統技藝,推動創新傳承,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指導茶業產銷體系的不斷完善,全面夯實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全政策鏈扶持,讓茶產業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真正擔當起農業支柱產業的作用。
要持續推動產業發展。中國茶產業的發展重心應由單純擴大種植規模轉向全面高質量發展,控制茶園面積,加快低產低效茶園改造、有序退出,推行無性系標準化建園、適地適種,推行適度規模經營與茶葉生產全程機械化,加快培養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培育國際化茶葉集團,打造一批在國際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品牌企業。
要持續夯實產銷合作。其中,在國際市場,要加大協調力度,制定行業通用準則,進行統一推廣;并制定相應的出口商品管控政策,保證茶葉商品的質量和安全性;還應共同開拓、實施并監管全球性促銷活動,促進全球人均茶葉消費量的提升,推動全球茶葉市場與貿易的持續繁榮。
要持續促進營銷創新。從聚焦產能發展到品牌建設,中國茶葉流通正面臨客群結構調整、多元業態疊加和需求細化豐富所帶來的機遇,茶產業應加大市場營銷投入力度,以產品創新和多元化引領營銷創新,打入新興市場、拓展新消費群體,不斷提升服務水平、高效保障消費者滿意度,以多維度創新開展營銷服務。
要持續引導消費升級。中國茶行業應加快推進供給側與需求側結構性改革,充分挖掘與釋放茶葉消費潛力,創建透明、可驗證的供應鏈機制,增強消費者對中國茶行業的信任度,提升消費者對茶葉價值的認知,促進健康消費。(本報記者 湯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