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發揮數字金融優勢 助力微眾銀行高質量發展

2021-03-08 15:48:04 來源:深圳特區報

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

在金融服務領域,數字金融的發展如火如荼,金融科技正在對延綿數千年的金融服務業進行重塑與再造。2022年伊始,央行印發了《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為新時期的金融科技發展勾勒藍圖、明晰脈絡,并提出了八大重點任務,其中包括:強化金融科技治理、全面加強數據能力建設、建設綠色高可用數據中心、深化數字技術金融應用、健全安全高效的金融科技創新體系、深化金融服務智慧再造、加快監管科技的全方位應用、扎實做好金融科技人才培養。這是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之后,央行再度發布的金融科技發展綱領性文件,將有助于推動我國金融科技和數字金融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在過去幾年的發展中,數字金融、金融科技已充分印證了自身的獨有價值。從業界實踐來看,數字金融、金融科技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效率,改善了用戶體驗,提升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得性,有力支持了普惠金融的發展,同時還大幅降低了成本與風險。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時期,數字金融所支持的“非接觸金融服務”有效助力疫情防控,加快了金融業的數字化轉型。因此,各類金融機構也在不斷加大對金融科技的重視和投入,體現在不斷提升科技投入占營收的比例、持續加大科技員工占比、紛紛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等。

2021年以來,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都開始關注到金融科技快速發展所帶來的新挑戰和新機遇,包括綠色低碳、科技倫理、隱私保護和反市場壟斷等方面。在立法層面和行業監管層面也針對這些熱點問題和重要關切進行了深層次的研究和整肅治理,比如相繼出臺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將數據治理納入監管評級等。而面對宏觀環境的變化以及一系列新的監管要求,站在從業者視角,不難發現,未來數字金融的使命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之前的“提升效率”過渡到“促進公平與可持續”,助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數字金融的新階段 促進公平與可持續發展

因此,我們需要更多思考如何發揮金融科技的能力和價值,為實現一系列的國家戰略目標而努力,如推動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發展數字經濟,彌合“數字鴻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向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

首先,數字金融可以助力共同富裕,服務鄉村振興,精準滴灌小微企業。在數字金融的支持下,2021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50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9.1萬億元,同比增速24.9%。不少銀行機構基于前沿技術,挖掘農業核心企業的采購、生產、倉儲、物流等環節的數據價值,為其上下游供應商提供服務;還有一些銀行基于小微養殖戶與核心企業的交易記錄、納稅記錄等可信數據,為其提供信用貸款服務,有效支持了農村金融服務的發展。我們還看到,數字金融在基于區塊鏈的農產品溯源、基于AI的農業衛星遙感數據等領域均大有可為,有力支持鄉村振興。

其次,數字金融可以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有效彌合“數字鴻溝”,讓金融服務惠及更為廣泛的群體。據統計,目前我國有8500萬殘障人士,其中1700萬視障者、2700萬聽障者;另外還有1.76億65歲以上老年人。這些群體的信息無障礙改造受到關注。目前,不少銀行開展了移動金融APP的無障礙改造,通過AI語音合成、加速度傳感器、人臉邊緣檢測、光線活體、實時圖像處理等技術,為視障、聽障及有語言障礙客戶提供更切合其體驗的服務。包括微眾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機構在其APP內全面升級適老化功能,讓老年用戶可以更便捷地使用數字金融產品。在不遠的將來,相信還可以通過使用區塊鏈技術,在“個人信息可攜帶權”的框架下,促進數據合法合規流動;或通過隱私計算、聯邦學習等技術,在保護數據隱私的基礎上發揮數據生產力;同時提升數據治理能力,進一步保障數據質量和數據安全。

再者,數字金融亦可以助力“雙碳”目標的達成。過去,不少銀行已將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日常運營之中,逐步探索實現業務流程的數字化和無紙化,并嘗試從根源上實現綠色環保。以微眾銀行的實踐為例,在實現流程數字化和無紙化的同時,還通過分布式架構提升了服務器資源使用效率、降低功耗,實現低排放。伴隨著科技發展和應用場景的增加,金融科技可進一步支持數字化轉型,助力金融機構轉向更加綠色的經營模式。而隨著分布式架構的廣泛采用,金融機構還可以考慮發揮分布式架構的資源靈活調度優勢,將算力遷移至低PUE數據中心,或是通過容器化等云原生技術進一步提升效能,進一步助力“雙碳”戰略的落實。

最后,數字金融更可以助力“信創”目標的實現,例如通過推動開源等舉措,促進自主可控技術發展。此前,銀保監會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金融業開源技術應用與發展的意見》,鼓勵金融機構將開源技術應用納入自身信息化發展規劃,積極參與開源生態建設。微眾銀行目前已推出涵蓋ABCD(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和大數據,我們簡稱為ABCD)等領域的30多個開源項目,其中最大的區塊鏈開源項目FISCO BCOS已有超過7萬社區開發者、200多個標桿應用投入生產。未來,期待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將金融科技的核心技術開源,助力緩解機構間數字化發展鴻溝,積極輸出開源實踐經驗助力“信創”工作,并主動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促進中國的金融科技技術與應用實踐成為國際“事實標準”。

不改初心 數字金融助力微眾銀行高質量發展

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是中國金融業深化改革的產物。七年多來,我們始終堅持普惠金融的定位不變,堅持差異化競爭的特色不變,堅持依法合規經營、嚴控風險的底線不變,堅持人才、科技、創新驅動業務發展的方向不變,積極運用金融科技構建普惠金融新業態、新模式。通過不懈的努力,至今我們累計服務的個人客戶超過了3億人、小微企業法人客戶超過270萬家。

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針對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融資需求和“融資難、融資貴”的特點,微眾銀行在2017年研發推出了國內首個全線上、純信用的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產品“微業貸”,四年來為全國近60萬家小微企業法人發放貸款,占全國對公有貸戶的比例達6%;累計發放貸款金額超過1萬億元,管理貸款余額超過2600億元,不良貸款率僅約0.9%。“微業貸”推出四年來,我們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持續降低,累計降幅達到382BP。

開業之初,我們集中資源進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搭建起國內首個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可支撐億量級客戶和高并發交易的分布式銀行核心系統。該系統上線以來,實現了24×365無間斷運轉,目前已成功服務了超3億客戶,實現了單日交易峰值超過7.7億筆,達到國有大型銀行同等規模水平,同時每賬戶運維成本降低至2.2元,不到國內外同業的十分之一。

微眾銀行的科技人員占全員比例始終保持在50%以上,歷年科技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超10%。我們還積極將金融科技前沿技術運用在風險控制、業務拓展和客戶服務等方面。全方位的科技運用使微眾銀行成為國內首家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的商業銀行,也使我們的各項成本持續優化、效率顯著提升,從而為踐行普惠和服務小微奠定并夯實了基礎。

面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已經啟航。未來,微眾銀行將進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發揮數字金融的能力和價值,實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數字經濟,彌合“數字鴻溝”;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等國家戰略目標。

關鍵詞: 發揮數字金融優勢 微眾銀行 高質量發展 社會發展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