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干到呼吸都痛!”近期,“秋老虎”+長期吹空調,不少人鼻子“遭不住”了。記者注意到,在鼻腔干燥問題上,民間流傳著許多“偏方”。在社交平臺,有人分享使用香油、薄荷油、菜籽油等滋潤鼻腔,有人推薦使用凡士林、VE油,更有人“安利”擦紅霉素軟膏、滴眼藥水等。這些方法多且雜,到底可取嗎?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夢航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王麗芬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最近因氣溫變化,門診上接診多位30歲左右的年輕患者,主要癥狀表現為鼻腔干燥、輕微出血和鼻塞。“與老年人不同的是,年輕患者通常不會出現嚴重的結痂或大量出血,這類患者的干燥癥狀更多是由環境和生活習慣引起。”王麗芬說,“過度勞累、頻繁飲酒、抽煙以及經常進食辛辣飲食都會對鼻腔黏膜產生刺激,導致其功能受損。此外,長期處于空調房內或在干燥的環境中工作,也會加重鼻腔干燥的癥狀。”
專家指出,油劑類如香油、薄荷油等,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潤滑和保濕的作用。因為油類能夠在鼻腔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水分流失。但需要注意的是,油類雖然可以短期、少量使用,但不建議大家長期依賴油劑類物質來緩解鼻腔干燥。
“首先, 大量油劑的使用會對鼻腔粘膜產生刺激,引起鼻腔的菌群失調,導致鼻炎癥狀的加重;更嚴重的是,如果長期使用,可能通過呼吸進入肺部,導致其受損。”王麗芬表示,此前就有患者因長期使用石蠟油滴鼻(凡士林),導致患者長期吸入此類脂類物質,從而引起肺部產生脂溢性肺炎。
藥物使用上,她強調,可以短暫擦拭紅霉素軟膏,但不建議使用眼藥水,“眼藥水不同于專科的滴鼻液,有可能導致鼻腔粘膜的損傷,加重鼻炎癥狀,甚至會引起鼻腔粘膜的其他病變。”
日常防護上,專家更建議鼻腔干燥者使用生理鹽水噴鼻,這類產品既能幫助清除鼻腔內的分泌物,也能濕潤鼻腔黏膜,且能夠幫助恢復鼻腔功能。“尤其是秋冬換季時節,氣候干燥,人長期生活在干燥的環境中,空氣中的濕度低,也會導致鼻腔水分流失,在室內大家可以使用加濕器改善。”王麗芬說,“此外,飲食上避免過于油膩、辛辣刺激,應增加維生素A、B、C等營養物質的攝入,維生素缺乏也是鼻腔干燥的成因之一。”
除環境因素外,鼻腔干燥還與疾病、年齡等因素有關,“干燥綜合征和貧血等也會影響鼻腔黏膜的濕潤;頭頸部腫瘤患者在接受放化療后,鼻腔纖毛和黏膜受損,也會出現嚴重的鼻腔干燥問題。此外,老年人的腺體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退化,分泌的鼻腔黏液減少,進一步加劇了鼻腔干燥癥狀。”王麗芬強調,如果長期鼻腔干燥,還應及時專科就診,查明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不要盲目跟風使用“偏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