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 CEO 李想昨日晚間通過社交媒體透露了理想 ONE 最初就研發了 PHEV 版本,還稱理想 ONE 有一款同平臺的純電動 MPV 完成了研發和上路。
李想表示,L 系列在內部是 REV 2.0 平臺,800V 高壓純電在內部是 BEV 2.0 平臺,因為當初和理想 ONE 有同平臺的 BEV 產品完成了研發和上路。
據李想透露,理想汽車 2017 年開始和某出行平臺合作,聯合研發一款專用的網約車產品。該合作伙伴當時選擇了兩個汽車廠商合作,小一點兩排座椅的是 BYD 的 D1,大一點三排座椅的是 D1 Plus。當時,網上已經有不少路試的諜照。這個純電動 MPV 和理想 ONE 同平臺,連軸距都是完全相同的,NEDC 純電行駛 500 公里,空間優先,不在意風阻系數(0.35),以市區為主要使用場景。
李想指出,隨著 2019 年其拿到了王興和美團的戰略投資,而美團和該出行平臺是競爭對手的關系,雙方都對于這樣的合作存在一定的顧慮,所以其終止了該產品。由于該產品完全為網約車而設計,比如不適合跑高速、沒有后備箱、沒有左側車門、配置比較簡陋,外加上公司 2019 年資金鏈特別、特別、特別緊張(拿到的幾億美金融資也僅夠交付理想 ONE 和構建直營的銷售、交付、售后體系的),所以他們就“ALL in”理想 ONE 和增程電動了。
理想汽車 2023 年 2 月共計交付新車 16620 輛,同比增長 97.5%。自交付以來,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已達到 289095 輛。
以下為李想微博全文:
除了劇透理想 ONE 最初就研發了 PHEV 版本,再劇透一下理想 ONE 還有一款同平臺的純電動 MPV 完成了研發和上路。L 系列在內部是 REV 2.0 平臺,800V 高壓純電在內部是 BEV 2.0 平臺,因為當初和理想 ONE 有同平臺的 BEV 產品完成了研發和上路。
2017 年開始和某出行平臺合作,聯合研發一款專用的網約車產品。該合作伙伴當時選擇了兩個汽車廠商合作,小一點兩排座椅的是 BYD 的 D1,大一點三排座椅的是我們的 D1 Plus。當時,網上已經有不少路試的諜照。
這個純電動 MPV 和理想 ONE 同平臺,連軸距都是完全相同的,NEDC 純電行駛 500 公里,空間優先,不在意風阻系數(0.35),以市區為主要使用場景。我們大量參考了東京和倫敦專用出租車的設計理念,為了避免網約車用戶經常把行李遺忘在后備箱,所以把行李箱空間放在了副駕駛的位置上(也是為拼車場景做了考慮)。第二排和第三排各有兩個獨立座椅,支持上下班高峰期的無接觸拼車。采用右后側電動滑門,右前門是安全逃生門,所以取消了左后側的門,也沒有后備箱,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和重量。
該服務商的設計和產品負責人是來自于雷克薩斯的外飾設計師,經驗豐富,設計水平非常高,在合作開展前我們就希望他可以加入理想汽車成為外飾的設計負責人,不過被合作伙伴搶得先機。此后,來自于保時捷 911 的年輕設計師本杰明成為了我們外飾的設計負責人,并主導了理想汽車全新的設計語言。
我很早就說過,要想研發好一款增程電動車,首先要研發好一款純電動車(我們是先設計的電動平臺,早期還需要用純電動的理想 ONE 申請生產資質)。這個產品的設計和研發都還算順利,2019 年已經有幾十輛車在跑路試了,設計性能和指標均完成目標,因為純電動車還是要比增程電動車結構簡單很多。
不過,隨著 2019 年我們拿到了王興和美團的戰略投資,而美團和該出行平臺是競爭對手的關系,雙方都對于這樣的合作存在一定的顧慮,所以我們終止了該產品。由于該產品完全為網約車而設計,比如不適合跑高速、沒有后備箱、沒有左側車門、配置比較簡陋,外加上我們 2019 年資金鏈特別、特別、特別緊張(拿到的幾億美金融資也僅夠交付理想 ONE 和構建直營的銷售、交付、售后體系的),所以我們就 ALL in 理想 ONE 和增程電動了。
兩個團隊對于該產品的定義、設計、研發的合作過程還是非常有價值的,如何更好的控制成本,如何全面的衡量車輛 TCO 的運營,都是從合作伙伴那里學來的寶貴經驗。
我們 D1 Plus 的項目經理特別郁悶,他當成孩子的心血產品被叫停了,我當時好幾次去做他的心理工作。后來,他就成為了理想 L9、L8、L7 的項目經理,尤其是理想 L7,也是一個差點被取消的項目,就是他從零開始搞起來的,他是一個即懂技術又懂產品的項目經理,不妥協,非常拼,最終讓理想 L7 產品價值遠超最初的預期。
今天理想 L7 正式交付了,回想這么多年他的堅持,特別為劉友波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