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是什么意思?
負利率是將通常的存款利率改為負值,指通貨膨脹率高于銀行存款率,物價指數快速攀升,從而導致銀行的存款利率實際為負。
這種情形下,如果只把錢存在銀行里,會發現財富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隨著物價的上漲縮水了。
負利率就是將通常的存款利率改為負值。有時適用于央行接受民間銀行存款時的利率。
一般而言銀行向央行存款時可獲得利息,但在負利率情況下反而需要支付手續費。銀行將錢存入央行會出現縮水,因此有望促使銀行積極放寬面向企業的貸款。
負利率時代意味著什么?
首先,肯定是購買力下降。
負利率就意味著高通貨膨脹率,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物價上漲。
物價不斷上漲時,我們的工資卻不會上漲,這樣我們生活的成本就高了,需要花更多的錢。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生活質量一定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其次,財富縮水
當利率走低時,富人可以借到更便宜的錢,然后進行投資。在負債端和資產端進行套利,“躺著賺錢”。
但是普通人由于缺少抵押品,又不太懂得理財,只能依賴固定收入。如果我們只會把錢存入銀行,那么在低利率的情況下,財富縮水是必然的。
低利率、負利率可以說是,劫貧濟富,或將進一步加劇貧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