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主體的簡介是什么?
投資主體是三權的統一體:
決策主體:擁有投資決策權 責任主體:承擔政治、法律、社會道德等風險 利益主體:享受收益權(包括盈利性的收益和非盈利性的收益)投資主體的實質是經濟要素所有權在投資領域的人格化。
我國在經濟體制改革以前,投資基本上屬于國家。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投資主體呈多元化趨勢。我國的投資主體有:
(1)中央政府作為投資主體,其投資重點一般為公用事業、基礎設施、基礎工業、極少數大型骨干企業和國防、航天、高技術等戰略產業的投資。
(2)地方政府作為投資主體,主要從事區域性公用事業、基礎設施、教育、衛生、社會福利等方面。
(3)企業作為投資主體。企業作為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更新技術,改進工藝等要求,作出相應的投資決策,進行投資活動。
(4)個人作為投資主體。相對于前三個投資主體而言,它具有范圍廣,數額小,靈活性強等特點。
(5)外國投資主體。指外國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對我國進行的直接投資、包括外商獨資、合資和合作經營等。
不同的投資主體擔負不同的投資任務,采取不同的投資方式。它們既是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系的,既可單獨投資,又可以不同投資主體聯合投資,由此構成了我國有機的多元化的多層次的投資體系。
投資主體可以分為哪些層面?
簡單來說大約可分為四個層層遞進的方面:看方向,看能力,查瑕疵,談價格。
首先看方向;市場空間要足夠大,沒有巨頭擋路,踩對時間點,別等別人都收獲了,你才去播種。
其次看能力;團隊背景,是否有足夠的相關行業資源、商業經驗、技術積累,看行業競爭情況,進不了前三,這事就基本沒戲;看營收狀況,一切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創業都是耍流氓。
再次看查瑕疵;產品數據是否有注水 ,公司概況是否有不實之處,財務預測是否靠譜;各股東股權結構是否合理,前一輪投資者股權如果過多,后續的投資機構就很難進入,一般投資者希望創始團隊保持相對較高的持股比例,因為團隊中關鍵人物的退出絕對是導致創業公司失敗的普遍原因之一;
最后談價格;有PE法(按利潤倍數)、PS法(按市銷率倍數),橫向比較法(同業橫向比較,以及投資機構間出價比較),用戶量折算法,18個月成本預估法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