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有什么音樂嗎?
音樂主要是演唱歌謠。珞巴人常在休閑、勞動、遠足、婚娶、喪葬、祭祀時,觸景生情,即興創作歌曲。民歌屬五聲音階,以徵、羽調式為主,有“夾依”、“百力”、“月”和“亞里”等4種,也用于舞蹈時伴唱,表演形式是一人領唱眾人和。“夾依”,為敘事性民歌,多用于贊頌和祈祝。“甲景甲”,是具有代表性的古老曲調,在婚喪嫁娶、宗教祭祀、修建新房等各種重大場合、儀式上表演。“百力”多用于喜慶場合,是珞巴族生活習俗的酒歌、哭嫁歌。“月”是表現人們出征前唱的一種歌曲。
珞巴族有什么舞蹈嗎?
舞蹈有多種,大多表現與生產、生活相關的內容,跳祭祀舞、征戰舞時,無音樂伴奏,舞蹈動作原始古樸,豪邁奔放。如,男子集體舞“刀舞”,舞者身穿獵裝,手持弓箭、長刀,表現激烈狩獵場面;“馴牛”舞,表現珞巴人追趕、抓獲、馴牛的過程;“巴糾”,是珞巴族崩如人婚慶時表演的舞蹈,有模擬鳥獸動作;“紐布衣”和“哈日巴”舞,反映原始宗教儀式的內容。舞蹈時,沒有樂器伴奏,由巫師領唱,姑娘們跟著巫師所唱歌曲的末句,重復合唱,并按著歌曲的節拍起舞。歌詞大多敘述創世紀的傳說、動植物的起源、生產工具的發明創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