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長安是現在陜西省的西安市。長安是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也是中國城市建置市與坊分設典型。長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時期世界最大的城市。
西安為什么不叫長安?
西安在西周時稱“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絲綢之路開通后,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
隋時,隋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行都公”,因為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長安作隋時也被稱作為“大興城”。唐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