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多肽仿生材料近年來備受學界和產業界關注。近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青年教師王躍飛對多肽仿生礦化材料的合成機制、獨特性質及其應用進行了系統介紹和討論,并以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期刊《化學學會評論》上發表綜述論文,并受邀作為當期封面論文。
據介紹,“多肽”經常出現在藥品或化妝品成分一欄。“多肽”是由氨基酸通過肽鍵連接而成的聚合物,是生命體的基本組成部分。仿生礦化則是模擬自然界中生物的礦化過程,如骨骼、牙齒、貝殼等的形成,利用生物分子在溫和條件下合成無機礦物。
多肽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結構多樣等優點,且表面含有豐富的活性基團,因此能夠通過仿生礦化調控無機材料的形成過程,實現對相關復合材料形態、大小和組成等性質的精確控制,并賦予其催化選擇性、結合靶向性和刺激響應性等。近年來,通過與人工智能結合,研究人員還能夠利用計算機理性設計構成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精確控制多肽與無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得到自然界中無法得到的多級精細結構。
多肽仿生礦化材料由于具有獨特的光學、催化以及生物活性,在傳感檢測、生物成像、抗腫瘤、藥物遞送、牙齒和骨骼修復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
王躍飛介紹,其代表性應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應用于傳感檢測,形成的多肽-金屬膠體顆粒,具有獨特的光學活性、刺激響應特性以及多種特異性識別能力,可通過裸眼或者光譜儀檢測其變化,實現對多種活性物質,包括腫瘤標志物、金屬離子、抗原等的定性和定量檢測。二是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除已在生物成像中廣泛應用外,還有望用于藥物遞送和癌癥治療。此外,多肽及其形成的三維凝膠骨架結構,可用于受損牙齒修復和骨骼再生。三是在仿酶催化領域的應用,如天津大學團隊已成功創制了一系列性能優異的人工金屬酶,相對于天然酶,其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且成本低廉、選擇性高,有望替代天然酶用于藥物合成、能源催化等綠色化學化工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