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幫聽障者將手語“翻譯”成語音的翻譯機,為無人駕駛汽車加油的機器人,能“36變”適應不同場景的智能登機箱……近日,2024中國制造之美評選結果在寧揭曉,一批代表中國工業設計“新風向”“新高度”的產品從全國8192件參賽產品中脫穎而出,最終產生12項金獎、24項銀獎、3項最佳創意概念獎、若干項制造之美獎及企業獎。
由焦點科技旗下跨境電商平臺中國制造網(以下簡稱“MIC國際站”)主辦的中國制造之美評選已走進第14個年頭。一年一度的評選成為過去一年中國工業設計發展的生動寫照,亦成為中國工業設計發展的一個風向標。翻閱今年的這份獲獎名單不難發現,智能化、高附加值已然成為工業設計的趨勢。
以新智造實現新競爭力
此次年度評選于今年5月正式啟動。在初評階段,組委會邀請湖南大學、廣州美術學院、南京理工大學、華僑大學的工業設計專業師生加入評審團;終評則由“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柳冠中領銜的專家和從業者組成專業評審團。
采用64陣元相控陣設計的超聲換能器,能在不移動探頭的情況下,實現更寬角度的超聲發射和接收,有利于心臟及心臟大血管、心內解剖結構的成像;分段設計和4個方向的打彎操控設計,能實現360度成像,輕松觀察心腔各位置……記者發現,今年金、銀獎產品含“智”量都很高,“智”造之美已成為中國制造企業的新追求。
在參評產品中,“一次性使用心腔內超聲診斷導管”獲銀獎。產品由位于南京江北新區的江蘇霆升科技有限公司設計制造,核心部件實現自研自制,不僅打破國外壟斷,也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治療成本。該產品2023年11月28日獲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后已在近200家醫院使用,累計擁有訂單額超2000萬元。
“曾經,進口產品一度受到國人追捧。如今,‘中國制造’變‘中國智造’‘中國創造’,在全世界乘風破浪。”今年,柳冠中發現,參評產品在技術、質量與設計等多方面均有顯著提升。“如今的中國‘智’造不僅擁有美觀的外形,更蘊含著制造過程的優化與高效。通過‘智’造,企業不再依賴低價競爭,開啟了高質量、高競爭力發展的新階段。”
以新設計提高新價值
此次評選,由南京木馬工業設計有限公司設計、江蘇易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易立電動汽車充電樁等產品也摘得銀獎。南京利卡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美特威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南京愛度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億高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南京企業分別獲得制造之美獎或最具潛力獎。記者發現,其中大部分獲獎產品都已實現量產。
“這說明,市場有美的需求,用戶有美的追求,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設計。”南京洛可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吳彤彤從事工業設計相關工作已經8年,在她看來,通過設計除了能讓產品視覺更美觀,通過工業設計還能對產品結構進行優化,助力企業提高附加值。“打造一個叫好又叫座的產品,既需要科技的力量,也需要設計的力量。”她說。
一項關鍵設計的改變,往往能拉動社會經濟效益的成倍提升。
美國工業設計聯合會的一項調研顯示,工業設計每投入1美元,銷售收入將增加1500美元。隨著中國制造的不斷升級,“工業設計”也已經多次被寫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綱要。
此前,洛可可設計團隊曾為埃斯頓自動化設計了ED3S系列伺服啟動器,獲得多項國際國內知名設計獎項。設計團隊對顯示單元進行了模塊化設計,易于拆裝與維護。通過簡潔緊湊的造型設計,優化了散熱系統,大幅度節省了電柜的安裝空間,為產品后期推向市場打下了良好基礎。
以新制造打開新市場
堅實的工業基礎是南京工業設計賴以發展壯大的根基和源泉,也為工業設計產業帶來廣闊市場空間。
企查查數據顯示,南京現存2.4萬家工業設計相關企業。2014年至2020年期間,南京工業設計相關企業注冊量逐年增加,其中2020年注冊量同比增加159.5%至6794家,達近十年注冊量峰值;2023年,南京累計注冊4158家工業設計相關企業,和2022年同期持平。截至11月28日,2024年南京已注冊3020家工業設計相關企業。
如何用新設計激活新制造打開新市場,是“南京制造”要回答好的新命題,而南京版“紅點獎”提供了一個選擇。
借助獎項的影響力,相關產品實現了“一舉成名天下知”。如今,無論是天貓、京東等線上平臺,還是北美Costco(開市客)和國內的Blt、Ole等線下超市,都可以見到印有“MEI Awards(中國制造之美評選獲獎)”標識的產品——越來越多的歷屆獲獎企業選擇在產品包裝、線上線下店鋪中打上獲獎標識,為產品提升附加值、拓寬新市場。
今年3月,中國制造之美與全球各界合作方在香港聯合發起“Play Together”計劃,全面推進賽事品牌國際化戰略。此外,組委會還為帶有“MEI Awards”獲獎標識的產品提供了亮相全球各大頭部展會的機會,讓更多國際買家直接接觸和了解優秀的中國“智”造。
“這些充滿創新與智慧的中國‘智’造,不僅展現了中國制造企業在技術與設計上的成就,更是中國制造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我們期待更多的企業和創新者投身于‘智’造的浪潮中,為實現中國制造業的強國夢而不懈努力。”焦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MIC國際站總裁曹睿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