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運城市芮城縣東壚鄉玉米種植基地,種糧大戶胡天妮正在田間忙碌,一臺臺收割機來回穿梭,一粒粒玉米顆粒歸倉,田間地頭呈現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玉米收割完后,將直接運往烘干中心進行烘干倉儲作業。
胡天妮是東壚鄉許坡村人,高中畢業后就開始與土地打交道,早年從事農機手工作,后來隨著市場的變化,他開始承包種植糧食,成立遠鵬家庭智慧農場。從最開始的幾百畝到現在經營土地2000畝,全部采用智能化設備,3個人就可以管理整個農場,畝產玉米2000斤。
“以前玉米靠人工晾曬,遇上陰雨天還容易發霉,賣不上好價錢,靠天吃飯。”胡天妮告訴記者,整個農場玉米收獲在2000噸左右,為解決晾曬和后期售賣的問題,今年6月,他又謀劃新建一座烘干廠。“通過烘干處理,可有效降低玉米的水分含量,達到安全貯存標準,縮短玉米從收割到儲存時間,保持玉米品質,價格也是之前的一倍左右。”
國網運城供電公司幫助種糧大戶安裝200千伏安變壓器一臺,采用不停電作業方式接火,同時組織人員協助檢查用電設備,確保烘干廠如期投產。國網運城供電公司供圖
經過4個月的努力,一座烘干廠拔地而起,可儲存糧食8000噸左右。為了保障胡天妮的烘干廠及時接電運轉,國網運城供電公司幫助其安裝200千伏安變壓器一臺,采用不停電作業方式接火,同時組織人員協助檢查用電設備,確保烘干廠如期投產。
走進烘干車間內,一臺十幾米高的糧食烘干塔機轟鳴作響,待烘干的玉米通過進料口輸送進烘干塔,對玉米進行一次性烘干和殺菌處理,隨后通過傳送帶進入貯存塔里。
“我這個烘干廠很智能,從烘干到儲存全過程都是自動化的,一個人在電腦系統上就能實現設備的啟停,還能實時監測糧倉各項指標,一個人就可以管理一個廠。”胡天妮說。
智能化自動化的設備對電力可靠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國網運城供電公司建立定期走訪機制,提供一對一供電服務,為胡天妮吃下了顆“定心丸”。
整個秋收期間,為確保秋糧顆粒歸倉,國網運城供電公司開辟秋收綠色辦電通道,成立131支“電小田”助農服務隊,構建3302個供電服務基礎網格,形成了“15分鐘供電助農服務圈”,同時加大相關用電設施巡視力度,全力保障秋收用電需求。(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