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促消費方面,《報告》指出,新電商通過其獨特的“人-貨-場”邏輯,創造多樣化的消費路徑,革新消費體驗,實現供需精準匹配,加速企業數字化,推動產業升級。新電商構建的高效供需聯結網絡,促進了要素的快速流動與協同創新,深化了數字化商業生態。新電商還讓我們的消費體驗更加豐富,也給國貨品牌帶來了春天。
在促轉型上,新電商為中小微企業鋪設數字化轉型捷徑,推動供應鏈升級與產業協同創新,如C2M模式的廣泛應用,以及線上線下融合的商業生態構建。其中一個方面表現為,新電商為中小微企業開辟了外部驅動型的數字化轉型策略,依托電商直播、私域流量管理等新穎工具,不僅強化了市場觸達精度,還促使企業內部管理與營銷活動實現數字化飛躍。
在促融合方面,新電商暢通數字要素循環,重塑生產與消費鏈接,促進實體業態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增強了實體經濟的競爭力和韌性。一是暢通數字要素全鏈條循環,激發創新潛能。二是連接“生產和消費”,推動供需精準匹配。三是促進“線上線下”一體化,重塑實體業態。新電商正引領實體經濟邁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階段。
促就業上,新電商顯著助力就業改善,創造多樣化、靈活就業崗位,催生周邊產業鏈與新型就業形式,尤其在新消費領域促進包容性就業。其創新模式不僅催生了多樣化、靈活化的就業崗位,如直播電商領域的主播、運營等職業,還通過周邊產業鏈的拓展,如MCN機構、物流服務等,創造出更多技術與管理崗位,構建了復雜的電商生態系統。
《報告》還稱,新電商促進了新消費領域的探索,帶動自主就業、共享就業等形式,特別是在農業電商領域助力鄉村振興,為農村勞動力開辟市場,同時為殘疾人及特定群體提供遠程工作機會,增強了就業市場的包容性與多樣性。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電商領域的靈活就業人數已超8000萬人。
新電商的新價值還體現在促振興上,“數商興農”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新途徑和新渠道。新電商通過資源、技術、資本等多要素融通,實現了對農業等相關傳統產業上下游的全鏈滲透,直播變成“新農活”,手機變成“新農具”,數據變成“新農資”,為農產品上行提供新通路。
以吉林為例,新電商在助力特色產業品牌打造和市場拓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2023年吉林人參、鹿產品、黑木耳、大米四大特色產品在網絡市場的占有率分別達到了77.5%、49.2%、33.4%、22.6%。長白山礦泉水、皓月牛肉、遼源襪業、梅河冷面、延吉泡菜、公主嶺鮮食玉米等成為地標性網銷品牌。(完)
關鍵詞: 新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