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轉債轉股價格下調是利好嗎?
下調轉股價對需要轉股的投資者來說有一定的利好,但是對于持有可轉債的投資者來說,則不一定利好。其邏輯在于:下調可轉債后轉股溢價率會跟隨降低,如果下調后轉股溢價率為負數,那么轉股就能套利。
如果是被動下調轉股價格,則是一個中性偏空消息,主要看資金的認可程度,原因是上市公司權益分派所致,轉股價下調之后,每張可轉債對應的正股數量增多了,所以正股的價格也會下調,而正股股價下跌,可能會聯動轉債的價格下跌。另一種是主動下調,也叫做主動下修,這種情況下有一定的利好。
可轉債下調或下修的條件:
1、當上市公司的股票在任意連續二十個交易日內至少有十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于當期轉股價格的85%時,公司有權提出下修轉股價格。
2、觸發附加回售條款,即當上市公司的正股價連續15-20天高于轉股價的130%,或者,正股價持續約30天低于轉股價的70%-80%時,為避免向債權人償付(公司負債壓力大),選擇下修。
可轉債溢價怎么算?
可轉債溢價率一般是指轉股溢價率,其計算公式=轉債價格/轉股價值 -1。而轉股價值的計算公式為轉股價值=轉債價格/轉股價×正股價,比如,可轉債面值為100,可轉債的轉股價為20元,對應的正股價是25元,那么轉股價值=100/20×25=125元,溢價率=100/125-1=-20%。
其中可轉債溢價率為正數,說明轉債價格較轉股價值要高,此時投資者持有債券更為劃算,而轉換成股票賣出則有可能虧損;當溢價率為負數時意味著轉債價格較轉股價值要低,此時換成股票會更劃算,或者買入可轉債,再轉股賣出,從中套利。
同時,可轉債實行T+0的交易方式,導致可轉債的風險性較高,投資者在交易可轉債時,應合理地控制其倉位,設置好止盈止損位置,把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關鍵詞: 可轉債轉股價格下調是利好嗎 可轉債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