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導致許多大型鯨魚從較溫暖的水域遷移,增加了被船只撞擊的風險。挪威研究人員已將現有的光纖電纜轉換成水聽器,使他們能夠實時跟蹤北極長須鯨。這項易于采用的技術可能會減少船只撞擊的發生率,并有助于保護全世界的鯨魚。
氣候變化在北極地區比其他地方發生得更快,導致海洋生態系統迅速變化。斯瓦爾巴群島是位于北冰洋、遠在北極圈以北的挪威群島,受到水溫上升的影響尤為嚴重。
對于長須鯨(僅次于藍鯨的第二大哺乳動物)來說,溫度的上升,加上冰蓋的大幅下降,導致它們改變了覓食行為,使它們與船只的接觸更加密切。由于商業捕鯨,長須鯨已經瀕臨滅絕--估計世界上還剩下大約10萬頭--現在又面臨著新的危險。
挪威科技大學(NTNU)的研究人員首次利用現有的光纖電纜來實時跟蹤長須鯨的運動。
第一條水下光纜于19世紀50年代在紐芬蘭和愛爾蘭之間鋪設,用于傳輸電報信息。如今,有55萬英里(885,139公里)的海底電信電纜在我們的海洋中縱橫交錯,在各大陸和島嶼之間傳輸數據。
在這項研究中,挪威研究人員獲得了兩條155英里(250公里)長的光纜,這條光纜從世界最北端的定居點和斯瓦爾巴群島最大的居住區朗伊爾城延伸到位于西北部的研究前哨Ny-Ålesand。
他們將這些電纜轉換成水聽器,一種使用分布式聲學傳感(DAS)檢測和記錄海洋聲音的設備。DAS是一種技術,它使用一種被稱為詢問器的儀器,沿著光纖電纜發送激光脈沖,并連續記錄返回的脈沖信號。
使用成對的電纜,研究人員可以通過聆聽它們的發聲,在五個小時內實時跟蹤八只長須鯨的運動。鯨魚被監測的區域面積約為695平方英里(1800平方公里),可以被精確到約328英尺(100米)以內。
"這項工作表明,我們如何能夠在18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同時定位和跟蹤這些鯨魚--以相對較低的基礎設施投資,"該研究的共同作者Martin Landrø說。
最近的研究預測,到2035年,北極可能會成為無冰區。因此,地球頂端的商業和游輪交通可能會出現增長。北極地區交通的增加意味著船舶撞擊或鯨魚被船舶撞擊的風險增加。
研究人員希望他們使用DAS監測鯨魚的技術將來能用于防止船舶撞擊,這將是鯨魚保護的一大福音。這里展示的能力為近實時的鯨魚追蹤能力提供了可能,它可以應用于世界上任何有鯨魚和光纜的地方。再配合船舶檢測技術,可以開發出一個實時避免碰撞的系統,以減少船舶和鯨的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