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連浩特市周邊有哪些景點?
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區東北9千米處的鹽池附近,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地質公園、科普教育基地。公園總面積10471公頃,核心區面積29.9公頃,已建有恐龍科普館、恐龍化石埋藏館、礦物晶體館、伊林驛站遺址博物館等。
國門景區
國門景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市北部軍事區,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距離市中心4.5千米,占地約130萬平方米,是集旅游觀光、軍旅體驗、愛國主義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景區由入口迎賓區、沿途引景區、火車紀念廣場區、國門參觀區、軍犬訓練參觀區和界碑參觀區六部分組成。
二連浩特市恐龍博物館
二連浩特市恐龍博物館,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市西環路,占地面積26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8000平方米,陳列面積15000平方米,展廳面積共12000平方米,建筑結構為混凝土框架結構,有顯著的現代風格特點,是自然科學類古生物專題博物館。
二連浩特市有什么特色美食?
烤全羊:
烤全羊是蒙古民族的餐中之尊。蒙古族這種傳統而古老的風俗,至今還保留著,以前只供蒙古貴族享用,一般牧民根本吃不到的烤全羊。現如今,烤全羊已成為內蒙古草原飲食文化中一枚璀璨絢爛的明珠。隨著歷史的發展和蒙古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烤全羊的方法也隨之演變。原始的烤全羊,是將開膛去皮的整羊架于火上烘烤。
燒烤時要用杏木疙瘩燒旺的紅火,須火旺而無煙方可。不時將白條羊在火上左右翻轉,一直烤到表面金紅油亮,香味噴發,外焦里嫩為止。烤熟后從架子上卸下,用刀割而食之,不加油鹽,不加任何作料,卻有純樸天然的香味。
奶豆腐:
奶豆腐,蒙古語中稱蘇恩唿日德,制作奶豆腐主要用牛奶作原料,將鮮牛奶用粗紗布過濾后,盛進木桶或瓦缸中,放置陰涼處幾天后鮮奶自然凝結。在將上面的哲膜取出后,把凝乳倒進鍋里,用溫火熬煮。
因蛋白質受熱凝固,乳清會慢慢分離,同時榨取乳清,留下稠凝乳加大火力,把乳清徹底榨完后,及時用勺子揉搓稠凝乳直至不粘鍋。然后用小勺或專用模具將稠凝乳放進木模中軋實后放置陰涼處。若要做成甜的,在揉搓時加進糖料。這就是奶豆腐。奶豆腐色黃,半透明而有光澤。
羊雜碎:
羊雜碎,在唿和浩特享有盛名,是深受本地各族人民歡迎的一種價廉、味美的風味食品,如同北京的爆肚、南京的板鴨、廣州的炒粉、陜西的羊肉泡饃一樣。以當地的回族群眾最善制作,做法也頗為純正。正宗的羊雜碎,講究色、湯、料、味俱全。
湯要老湯,料要新鮮,味要奇香。做好的羊雜碎,香味撲鼻、誘人食欲,盛入碗中,鮮紅油亮;吃到口中,肥而不膩,令人胃口大開。尤其是冬日嚴寒的清晨,上班前吃上一碗又燙又辣的羊雜碎,會讓您覺得好像是在肚里裝了一個小火爐,溫暖如春。吃雜碎時,一般都要在飯桌上放一碟油亮鮮紅的辣椒,一碟細鹽面和一碟新鮮嫩綠的香菜段。這是吃羊雜碎必不可少的“佐餐三味”。
牛羊卷肉:
該產品以地方良種烏珠沁肥尾羊,改良品種草原黃牛、西門塔爾、夏洛來等為原料,經過多道工序加工而成。該產品以肉質細膩,肥而不膩為特點。該產品于九六年獲國家綠色食品標志許可證使用證書,被自治區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評定為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國家二級計量單位。曾獲長春市消費者協會97年消費者公認王牌產品。該產品主要銷往哈爾濱、齊齊哈爾、北京、天津、山西等地。產品執行國家標準。
蒙古炒米:
有人說蒙古族的炒米是中國最早的方便食品。是不是“最早”,暫不追究,可由此引開的話題卻是頗有意趣。蒙古語稱炒米為“唿日森布達”,是草原牧民日常食用的主食之一。蒙古人不可一日無茶,也不可一日無炒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