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疑惑,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情歌?
這個疑惑終于被解開,為我解惑的人是羅永浩,不得不說他的腦回路真的是清奇。
在《誰是寶藏歌手》這檔綜藝節目中,羅永浩擔任了節目中“寶藏推薦人”一職。
(相關資料圖)
當“頓號歌手”孟慧圓唱完一首情歌后,現場有一位觀眾哭了,哭的原因是她剛失戀聽完這首歌忍不住流淚。
結果我們的羅永浩老師直接回了一段話,一段一語驚醒夢中人的話。
“有一個建議,失戀的時候千萬不要聽歌,因為這個世界百分之九十五的歌都是情歌,另外情歌里邊總有一句聽起來像是唱的你的經歷,其實跟你不一定有什么關系,但你會有這個幻覺,所以呢,失戀的時候一定是多看脫口秀,不要聽歌,聽歌總會哭的更厲害。”
這也只能是羅永浩敢在節目上說出這句話,也只能是羅永浩說這句話才能讓節目組敢播出來,畢竟這是要砸了多少音樂人飯碗的話啊。
簡單介紹一下這檔節目,節目由“寶藏推薦人”、“歌手”、“觀眾”三部分角色設定組成。
“寶藏推薦人”類似于過去種種綜藝節目里的導師,但又有些不一樣,因為有不少參加這檔節目的“歌手”都是這些“推薦人”的偶像。
這么解釋有些拗口,大家可以理解成“推薦人”與“歌手”其實是作為同一層級的存在。
而“歌手”們都是以符號替代姓名的形式來參加節目,比如“逗號”“頓號”“除號”等等,現場觀眾在選擇聽歌之前是不知道這個符號代表哪個歌手的。
正因為以上簡單的節目角色設定,讓這檔《誰是寶藏歌手》少了一分比賽競爭感,更像是一場場不同風格的音樂節。
至于誰才是寶藏歌手,我覺得節目中的每一個歌手都是寶藏歌手,比如“除號”滿江、“省略號”蔣凡、“括號”金海心等等。
這些人都曾經給出過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傳唱至今,誰敢說他們不是寶藏歌手?
于是在聽歌的同時,我的目光轉向了“音樂外行”羅永浩,正是因為他不是玩音樂的人,他說的話才更能代表我們這些普通聽歌人。
比如他在點評孟慧圓的時候,他不僅僅說了最開頭那句“失戀不要聽情歌”的話,他還說了一句。
“她氣質特別好,所以她唱歌的時候我經常故意去看別的地方,確保我對她的判斷里邊,不因為形象加分”
這句評語看似是在開玩笑,但我覺得羅永浩說出了很多聽眾的心聲,曾幾何時,我們聽歌都是先聽到喜愛的歌曲后才知道唱歌的人長什么樣。
而現在很多時候是因為喜歡唱歌人的形象,才去聽那個人的歌,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到底是因為喜歡歌手的顏值才喜歡她的歌呢?還是因為喜歡歌手的歌才喜歡這個歌手呢?
如果說羅永浩點評孟慧圓只是一時興起才說了那些話,那他點評自己偶像(除號歌手)滿江的時候絕對是有備而來。
當他在介紹滿江的時候,羅永浩直接了當地說了一句。
“我是他的歌迷,但他早年的歌我并不是很喜歡,后期的我特別喜歡”
我覺得羅永浩這種心態就非常正確,現在有很多歌迷對自己偶像是盲目崇拜,但事實上再優秀的歌手也會有質量一般甚至不及格的音樂作品。
但這些歌迷會不遺余力地去維護自己的偶像,容不得他人批評他偶像半句,動不動就是你行你上。
像羅永浩這種直言男,大概率會被這些歌迷們稱之為“偽粉絲”。
但在《誰是寶藏歌手》第二期中,羅永浩說得最讓我認同的話還是在金海心下場時說的那句話。
“我其實很喜歡現在這個畫面,二十多歲的孩子在那蹦蹦跳跳,然后高高興興得聽歌,即便不是他們的偶像,只要音樂和歌足夠打動人,他們也完全接受和給出一個客觀理性的回饋。”
羅永浩這個形容,我覺得才是一個真正喜歡音樂的歌迷該有的樣子,還是那句話,喜歡一個歌手首先應該是喜歡他的歌,用歌聲作為與歌迷互動的橋梁才是音樂的魅力。
老羅是真的清醒。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