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夢境的秘密,從古至今眾說紛紜。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認為“夢是一種發泄,是欲望的滿足或延伸”。
還有人認為夢和超自然力量有著不可分割聯系,夢其實是對我們未來的一種預示。
(相關資料圖)
很多人都會把“掉牙夢”和親人去世連接在一起,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每個人都會做夢,做夢是人類必不可缺的心理、生理現象,可這種普遍的現象卻始終帶著神秘的面紗,吸引著人們探究。
為什么人在睡著后,會產生大量夢境呢?
其實是因為在你入睡后,意識雖然放松警惕了,可大腦皮層高級神經還沒有休息,它們會對你白天看到的、學到的東西進行分類,有的有用,有的無用。
在REM階段,你的記憶庫就會進行整理。進而產生那些光怪陸離的幻象,也就我們所說的夢境。
人們正式研究“夢究竟是什么”這個問題,開始于19世紀初期。
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一書中提出:
“人類的許多想法都被壓抑在潛意識當中,能夠在生活中顯露出來的不過是冰山一角。人在熟睡時意識會放松警惕,那些想法也就改頭換面地出現在了我們的夢中。夢是大腦潛意識里被壓抑的思想通過新的表達方式所呈現出的內容。那些被我們埋在心底的創傷在夢里則會形成心理障礙。”
從精神分析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夢其實是愿望達成的一種方式,在夢里你可以發泄自己被潛意識壓抑的想法,并且不會引起意識的警醒,影響睡眠。
弗洛伊德的觀點也提醒了我們,一個人的夢境內容和他潛意識的沖動想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所以,要是想了解我們潛意識里被壓抑的想法、需求就需要對我們的夢境進行分析。
那么,夢能反應或預言我們未來生活或者身體上的變化嗎?
神經學家卡薩特金(Kasatkin)在經過長期的調查研究后得到了肯定的結果:他研究分析了大量的夢境后發現,大腦如果感受到我們的身體在發生某些改變,就會用夢表達出來。
這個結論意義重大,如果可以得到實踐,那么我們就能夠提前發現人體某些病癥的變化,從而提高醫學發展的水平。
那我們平時所做的夢是否也在向我們傳遞著什么信息呢?
臨床心理學已經證明通過科學地分析夢境,會幫助有心理疾病的患者破除陰影,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一個人近期的身心狀態。
所以,無論是夢見掉牙、出血或是逃跑都在一定意義上反映著我們的內心狀態。
臨床心理學認為,夢見掉牙一般具有兩種含義。
一是自身的攻擊性需要進行降低。
我們都知道,牙齒是很堅硬的,所以在某些程度上也就代表了一個人的攻擊力。夢到掉牙是暗示我們要有所收斂,也可能是告訴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表現出自己溫柔親切的一面才能給他人留下更好的印象。
二是表示你的身體或者內心受到了損傷,也可能是你這段時間過于焦慮。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分析,我們夢到了與分別相關的事情,代表我們生活里有需要處理的事。牙齒是屬于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始終陪著我們。
所以很多人夢到掉牙齒都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情緒悲觀、身心疲憊或者是遇到了大的打擊。也可能是在擔心,擔心自己的身體擔心自己和朋友發生沖突。
這個時候,夢的作用就是使我們焦慮,讓我們直面恐懼,解決這些問題。
在很多情況下,你的固定認知會給你強烈的心理暗示,受到的暗示多了,你夢到這個固定場景的可能性也就隨之變大了,慢慢地你就會將這個夢和現實生活連接到一起。
例如你夢到了掉牙,又正好趕上那段時間有親人去世了,或者是你和親人之前有了嫌隙。這些不確定因素就會使你將現實生活與夢境聯系到一起。
夢境會反映一個人潛意識里的想法、愿望,以及你的身體狀況,但是它和現實之間的聯系并不絕對。
我們應該通過自己所做的夢來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態,采取科學的方法使自己保持好的心態,走出“負能量”,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而不是被夢的內容干擾心情。
關鍵詞: 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