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山好漢中,宋江擁有很高的威信,幾乎做什么事情都不會有人反對。唯獨在接受朝廷招安這件事情上,有不少重量級人物明確反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重陽節的“菊花大會”上,當宋江通過一首《滿江紅》詞透露了接受朝廷招安的想法后,在一百單八將里坐第14把交椅的武松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招安:“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在一百單八將里坐第22把交椅的李逵第二個站出來反對招安:“招安,招安,招甚鳥安!”
在一百單八將里坐第13把交椅的魯智深第三個站出來反對招安:“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除了魯智深、武松和李逵是公開反對招安,其余梁山好漢中一定有不少暗中反對招安,只是他們不敢或不愿意當眾提出來。因此,在“菊花大會”上,竟然沒有一個梁山好漢支持宋江接受招安的想法。
當然,宋江的態度也是極為堅決。他在“菊花大會”上,大發雷霆,要將李逵推出去斬了。我們知道,李逵是梁山好漢中,對宋江最忠心耿耿的人。宋江此舉,不是真的要殺李逵,而是在“殺雞給猴看”,警告其余梁山好漢,不得再像李逵這樣公開反對自己招安。
此后,宋江一有機會就向梁山好漢灌輸招安的理念,最終“夢想成真”,成功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讓梁山好漢全部變成宋朝的軍隊,并在朝廷的派遣下,南征北戰,先后參加了抵抗遼軍入侵、平定河北田虎、征伐淮西王慶、進剿江南方臘之役。
很多人看不懂宋江為什么鐵了心要接受朝廷招安。其實,這很符合宋江接受的家庭教育。
宋江的父親叫宋太公,住在鄆城縣宋家村,是一個遠近聞名的醫生,經常給窮人免費看病。有一年,鄆城縣發生饑荒,百姓餓死無數,宋太公買了80畝義地,埋葬死去的災民。這一方面說明宋太公樂行善事,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家里經濟條件不錯,應該屬于小康之家。
宋太公從小就以以忠孝節義教育兩個兒子,絕不容忍宋江作出造反之。因此,當殺了閻婆惜之后,流亡江湖,宋太公會將他騙回家里,導致被官府抓捕,發配江州。這時候,宋太公對宋江說了一番話:“你如今此去,正從梁山泊過,倘或他們下山來劫奪你入伙,切不可依隨他,教人罵做不忠不孝。此一節,牢記于心。”
在宋太公的耳濡目染之下,宋江很容易就接受了“忠君報國”的理念。這是他接受朝廷招安的理論基礎。
同時,宋江自始至終想留在體制里。
宋江在《水滸傳》出場之初,是山東省鄆城縣的一名押司。在宋朝,押司是負責案卷整理工作或文秘工作的小吏,屬于龐大官員體系中的最底層。他們俸祿極低,身份卑微,正經的士大夫對他們正眼都不瞧一眼的。可是,他們在當地還是有一定地位,掌握一定的權力,經常與頭面人物交往,享有免役的特權,而且經過考核后,能夠被提拔為官員。
所以,宋江對押司的職務比較滿意,一干就是很多年。
然而,宋江沒有等來“歲月靜好”,卻迎頭撞上了閻婆和閻婆惜,惹出了一段人命官司。接下來,宋江在潯陽樓上寫“反詩”,被官府逮住處決。如果不是梁山好漢和李逵及時殺到,《水滸傳》的故事怕是要到此為止了。這樣一來,宋江被時代的浪潮,裹挾上了梁山。
到了梁山后,宋江最初坐第2把交椅,等帶頭大哥晁蓋死后,又順理成章地坐上了第1把交椅。這時候,宋江最大的心愿,仍然是通過接受朝廷招安,回到體制內。
梁山好漢武功雖強,卻大概率不會成功推翻宋朝。在宋朝以前,中國歷史上出現了無數次農民起義,但幾乎沒有一次成功,實現了改朝換代。陳勝吳廣、黃巢等人再厲害,結果都失敗了。
梁山自身的實力,沒有小說中渲染得那么強大。事實上,梁山不過是“縱橫三十六,播亂在山東”的地方勢力,勢力只影響到山東一帶,還趕不上后來的方臘一伙人。梁山在攻打像曾頭市、祝家莊這樣的地方土豪勢力都屢屢受挫,在攻打曾頭市時還折損了主帥晁蓋,怎么可能像李逵說的那樣,“殺到東京、奪了鳥位”?
而且,在宋朝以前,每一次農民起義都是因為發生了大規模災荒。而在《水滸傳》里,我們并沒有讀到發生大規模災荒的記錄,大部分老百姓對宋朝有很高的認同度。沒有老百姓的支持,梁山起義遲早會被剿滅。與其被官兵剿滅,不如爭取主動,接受朝廷招安。
不過,現在的宋江,并不是單純地接受招安,回到體制內當一名低級官吏。他深知,如果被朝廷當作普通的流寇,朝廷是不屑于來招安的;就算勉強招安,自己也很難獲得一個較高的估值。因此,宋江一定要炫耀一把“肌肉”,于是就有了兩破童貫、三敗高俅的驕人戰績,并在打敗敵人后,又放走了酆美、高俅等人。
就這樣,宋江為梁山接受招安爭取了一個比較高的估值。這一招,是不是挺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