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司馬懿,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建安六年被郡中推薦為官。三朝元老,先后輔佐:曹操、曹丕和曹叡,可謂盡心盡力。
然而到了曹芳時代,司馬懿卻發動了“高平陵事變”。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起兵政變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
史書記載: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73歲。很多讀者對司馬懿的了解,是從電視劇了解到的。但也有網友分析出司馬懿另有死因。
我們都知道高齡司馬懿已經將死之人,不會有稱帝之心,高平陵事變也純粹是為了自保,讓家人免受其難。然后大家應該聽過另外有句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說到這里,相比大家心里都會有一些揣測,司馬懿愛惜自己的名聲,寧愿永遠居于人下,即使手握朝政大權,軍權在手,也不愿反出曹魏,自立門戶。他怕的就是被后世唾棄。而他的兒子們呢,個個胸懷大志,年輕氣盛。手握大權的情況下怎么可能會一直甘愿屈居人下呢。
人的耐心畢竟是有限的,特別是司馬家已經掌握朝政,一手遮天,而司馬懿本人也年老體弱,甚至可能還身患疾病。那么這個時候,兄弟二人很有可能會心生惡念,將司馬懿悄悄除去,取而代之。畢竟身在亂世,親情往往是最廉價的東西。亂世梟雄最是無情,什么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他們慌稱司馬懿是病死的,也無人可以考證,當時的朝廷、天下也沒人敢去考證什么。事情的真相往往就被這樣掩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