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奶中媽媽的正確姿勢
正確的喂哺姿勢可刺激寶寶的口腔動力,有利于吸吮,不但能讓寶寶吃飽,而且還吃得非常舒服,能喚起寶寶的最佳進食狀態。
正確的喂哺姿勢包括臥位、坐位,坐位“環抱式”,不管采用哪種姿勢都要保證媽媽心情愉快,寶寶吸吮舒暢,要找到一種既適合媽媽,同時又適合寶寶的進食體位。
(資料圖)
坐著給寶寶喂奶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姿勢,媽媽可將寶寶的身體緊貼自己,一手托著寶寶的臀部,一手食指托起乳房,拇指按在乳房上方,但不要太接近乳頭。媽媽要先用乳頭觸碰寶寶的嘴唇,待寶寶的嘴張開后,立刻將乳頭塞入寶寶口中,讓其下唇在乳頭的下方。
如果媽媽比較累的話,也可以采用臥式,媽媽可以在寶寶身體下邊墊上一些柔軟的東西使寶寶的身體受到支撐,這時讓寶寶面朝媽媽的乳房,媽媽一只手攬著寶寶的身體,另一只手將奶頭送到寶寶的嘴里。這種方式比較適合剛出生的寶寶。
護理人員的正確姿勢
護理人員是協助媽媽喂哺寶寶的專門人員,在幫助喂哺時,護理人員的正確姿勢如下:
1.坐在媽媽的右側面護理人員首先應該選擇好自己和媽媽的位置關系,通常護理人員應該在媽媽的右側。這時,護理人員要騰出右手來安撫亂動的寶寶,在輔助喂哺過程中要放松肌肉,不可過度生硬,否則會出現肌肉過度疲勞,引起背痛和手臂的不適感。
2.協調寶寶頭部和乳房的位置護理人員用手掌根部輕輕托住寶寶的頸背部,四指自然支撐寶寶的頭部,使寶寶的四肢放平,防止寶寶的頭部來回晃動;護理人員的另一只手,要四指和拇指分別放在媽媽乳房的下、上方,柔和地握住乳房,保證寶寶采取舒適的進食姿勢。
3.配合寶寶含吮護理人員要保證寶寶的口腔對著乳房移動,最好的方式為將乳頭從寶寶的上唇掠向下唇,以此來引起寶寶的覓食反射。待寶寶的嘴張開、舌頭向下的一瞬間,護理人員要柔和地將乳頭送入寶寶的口內。
喂奶中寶寶的正確姿勢
1.防止寶寶的鼻子受擠壓
要讓寶寶的頭部和頸部保持伸展的狀態。在寶寶吃奶時,媽媽要注意加以幫助,用手輕輕地扶著自己的乳房,以防止乳房擠壓到寶寶的鼻子,保證寶寶的呼吸順暢,避免因乳房擠壓影響寶寶的呼吸狀況。
2.防止寶寶吸入空氣
寶寶在吸吮母乳的時候,要盡量讓寶寶躺平,不要窩著;媽媽輕托著自己的乳房,把乳頭送入到寶寶的口中,讓寶寶張大口吸吮,防止寶寶吸入空氣。哺乳完畢時,媽媽最好把寶寶輕輕抱直,輕拍寶寶背部,使寶寶排出胃部的多余氣體,防止寶寶出現溢奶現象。
3.媽媽和寶寶盡量靠近
在寶寶吃奶的過程中,媽媽應該盡量保持自己的身體與寶寶的身體依靠。最佳的姿勢為:寶寶的頭部與雙肩跟媽媽的乳頭處于水平的高度,不宜過高或過低,因為過高或過低都會造成寶寶的吸吮困難。
喂奶的注意事項
1.喂奶之前要保持乳房清潔
媽媽在給寶寶喂哺之前應該用干凈的棉球或毛巾沾上溫開水清洗乳頭,這樣能夠保持乳房的清潔。在擦拭的過程中,要按照由中心往乳暈呈環形的路線。
2.喂奶之前應該對乳房進行按摩
在哺乳的過程中,寶寶的氣味及與媽媽的身體接觸都可刺激媽媽的射乳反應,此時,如果媽媽做一些輔助按摩,能夠更有利于寶寶的吸吮,從而保證媽媽有更充足的奶水。
方法:將雙手的虎口打開,置于乳房的兩側,按摩時由乳房外廓向乳頭中心的方向輕輕地擠壓。此時雙手分別置于乳房的上、下兩側,手成環形包裹著乳房,并以此方向按摩整個乳房。
3.要在寶寶清醒、有饑餓感的情況下喂奶
有的媽媽為了哄寶寶睡覺,習慣在夜間喂奶。其實這是一種不正確的喂養習慣。因為寶寶在睡眠狀態下新陳代謝會相對緩慢,身體所需要的營養也會隨之減少。對于寶寶而言,在睡眠狀態下吃奶只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如果這時媽媽喂給寶寶的母乳過多,會使寶寶的腸胃里積聚過多的食物,從而給寶寶的腸胃造成過重的負擔,不利于寶寶的健康成長。
方法:想要試試寶寶是否餓了,可以用手指碰觸寶寶的嘴角,此時如果寶寶有吮吸的反應,就表示他的肚子餓了,這時就可以給寶寶喂奶。
別急于給新生兒使用奶瓶
新媽媽在寶寶剛出生不久后,可能會因為彌補奶水不足等問題,想立即用奶瓶給寶寶喂奶或水,殊不知這是一種錯誤的喂養方式。過早地給嬰兒使用奶瓶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發育。還有的新媽媽會為了圖省事,甚至讓寶寶使用奶瓶到兩三歲的時候,其實,這些錯誤會對寶寶的健康發育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不管是母乳喂養還是人工喂養的寶寶,“奶瓶”是寶寶很重要的生存工具。所以,媽媽切不可忽視小奶瓶的學問。
新生兒剛從媽媽體內分離出來,在身體內部還存儲著一些基本可以維持生存的營養物質。所以,剛出生的寶寶并不急于進食。若是寶寶在炎熱的夏天出生,流汗過多,可以使用小匙給寶寶喂少量的水,但是絕對不可以使用奶瓶,更不能用奶瓶喂奶粉。
在通常情況下,寶寶吸吮橡皮奶嘴要比吸吮母乳省力,如果在寶寶一出生就給他使用奶瓶喂奶粉,然后再改為母乳喂養,寶寶就很容易出現乳頭錯覺,并伴有抗奶、煩奶、厭奶等現象的發生。
此種現象的發生,會造成母乳喂養困難。此時,寶寶就不會得到產婦初乳中所含有的營養物質,同時,如果寶寶長時間不吸母乳,還會使新媽媽因奶脹而誘發乳腺炎。寶寶長時間不吮吸母親的乳頭,還會導致新媽媽乳汁減少。
如何促進乳汁分泌
媽媽要保持乳汁的充分分泌,在喂哺期間必須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保證有充足的營養供應。多吃一些富含必需營養素的食物,如糖類、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這些都是促進乳汁分泌必不可少的營養成分。
哺乳期的媽媽最好多喝一些雞湯、魚湯或骨頭湯,這些食物不但營養豐富,而且易于消化。但是含脂肪過多的腌肉、咸蛋、火腿等食物以及帶有刺激性的調味品,如辣椒、胡椒、咖喱等,媽媽還是要盡量少吃或不吃。
在喂養期間,媽媽要保持心情愉快,因為乳汁的分泌受情緒的影響很大,由于下丘腦直接或間接地調節與泌乳有關的多種激素,而下丘腦功能又與情緒息息相關,當媽媽心情抑郁時,會抑制下丘腦的調節作用,使乳腺血流量減少,阻礙營養物質和相關激素進入乳房,這樣就不利于乳汁的分泌。因此,媽媽在喂哺期間應該避免生氣和精神緊張,保持身心愉快,這樣有利于促進乳汁的分泌。
另外,要保證寶寶對乳房的吸吮次數和正確的吸吮姿勢,寶寶吸吮次數越多,越有利于乳汁的分泌。喂養寶寶時,媽媽最好用兩側乳房交替喂哺。如果寶寶一次吃不完乳汁,最好將多余的乳汁擠掉,因為擠出的乳汁越多,下次分泌的乳汁也就越多。
媽媽還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時間,做一個生活有規律、心情舒暢的健康媽媽。
別讓寶寶含著乳頭入睡
大部分的媽媽為了新生寶寶的健康,都會采取母乳喂養。但是在母乳喂養的過程中,媽媽們都會遇到一個普遍的問題,那就是寶寶含著乳頭睡著了,有些家長可能不太注意這個細節。因為媽媽有時候是晚上給寶寶喂奶的,大多睡意朦朧,不知不覺中,自己就會睡著,而寶寶也會吃著吃著,含著乳頭就入睡了。在這里要提醒媽媽們,這個喂養習慣是弊大于利的,在以后的喂奶過程中,一定要及時糾正。因為,一旦養成這種習慣的寶寶,會變得異常依賴母親,簡單地說就是依賴媽媽的乳頭,甚至有的嬰兒在睡覺翻身的時候,都要找媽媽,一旦找不到就會大哭大鬧。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寶寶和媽媽的休息。如果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這個習慣沒有及時得到糾正,而是經常含著乳頭保持半睡半醒,媽媽們為了不讓寶寶哭鬧,就會一直陪在寶寶身邊。殊不知,如果長時間讓寶寶含著乳頭入睡,會讓寶寶的嘴唇微微上翹,口型也因此變得不好看。
所以,哺乳完畢以后,要及時把乳頭從寶寶嘴里抽出,如果寶寶哭鬧,也不能“縱容”他。此時媽媽可用其他方式分散寶寶的注意力,如果寶寶有困意,可以拍一拍,放在搖籃里搖一搖,讓他自己入睡,時間久了養成習慣后,寶寶不但入睡容易,而且如果在中途醒來時,媽媽只要輕輕地拍一拍他就會接著睡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