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什么意思?
國內統一大市場指的是在全國范圍內,在充分競爭以及由此形成的社會分工基礎上,各地區市場間、各專業市場間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開放、相互協調的有機的市場體系。
在這種市場體系下,商品和要素,在各行業、各地區間自由地、無障礙地流通或流動,市場封鎖、地方保護等現象基本消除,從而實現資源在全國范圍內順暢流動和優化配置。
就目前來看,引起市場分割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自然和人為兩個方面。前者如氣候、自然資源、地理地貌特征等,后者如政府權力機構的行政壟斷和企業運用市場勢力的壟斷等。
因此,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主要應該規制反壟斷行為,尤其是要限制行政壟斷行為的行使。它的基本原理是:因為商品和要素可以自由流動,因此地區間通常不可能存在除必要流通成本差異之外的價格差異,反過來可以說,商品或要素在國內各行業、各地區間自由地、無障礙地流通和流動,必將降低地區間的價格差異。
當地區間價格差異越小,也就說明市場摩擦(市場壟斷、市場封鎖、地方保護等現象)越小,市場的統一或一體化程度越高。
為什么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我國有14億人口,其中4億以上中等收入人群,形成了世界獨一無二的國內大市場,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但是中國的大市場“大而不強”,存在一些短板。
實踐中,還有一些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問題,市場分割和地方保護比較突出,要素和資源市場建設不完善,商品和服務市場質量體系尚不健全,市場監管規則、標準和程序不統一,超大規模市場對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作用發揮還不充分等。
國家發改委指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進產業升級的現實需要,是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依托,是釋放市場潛力、激發發展動力、促進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