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列舉近10年最為受歡迎的10部國產劇,冷絲相信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定沒有定論。
而在那冷絲看來,這10部劇一定會名列其中,它們分別是《瑯琊榜》《潛伏》《甄嬛傳》《父母愛情》《人民的名義》《余罪》《延禧攻略》《大江大河》《大秦帝國》(系列)《長沙保衛戰》。
如果一定要給這10部劇排名,《瑯琊榜》很有可能排名第一,而《潛伏》能夠進入前3,你認為呢?
(資料圖)
說到《瑯琊榜》,很多觀眾脫口而出,看過很多回了,劇荒時就刷這部劇。該劇磅礴大氣而又不失詩意的故事主線與畫面感,為國產古裝劇帶來很多新氣象,被稱之為現象級古裝劇。
正如很多人所指出的,《瑯琊榜》傳遞給大家的是人性中最為溫暖的東西,而指向的是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最明亮的部分,也是最能打動人心和喚起情感共鳴的部分。
從專業角度看,《瑯琊榜》制作精良,人物形象飽滿、個性鮮明,畫面鏡頭獨具匠心,敘事手法運用到位,讓該劇成為了實至名歸的口碑與收視雙佳熱播劇。
《瑯琊榜》在文化定位上超越了普通大眾的審美思維,突破了傳統權謀文化定勢,并且通過演繹跌宕起伏的劇情,詮釋了浪漫主義美學思想。
同時,該劇的畫面制作特別精良,給觀眾帶來了美好的視覺享受,提升了該部電視劇的藝術境界。
《瑯琊榜》向觀眾傳達充滿正能量的價值觀,用中國傳統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出一片精神天空。不僅如此,從電視劇專業制作的角度看,《瑯琊榜》的成功更在于它讓人感覺到影像之美,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歷史文化的強大力量。
特別值得一說的是,該劇的結尾有悲有喜,給觀眾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故事的結局是圓滿的,但主要人物梅長蘇最后的離世,讓故事蒙上了悲劇的色彩。這么說吧,我們不能輕易給出它是悲劇還是喜劇的結論。
悲喜結局的混雜突出了劇作的個性,擴大了受眾的想象空間。
諜戰劇《潛伏》掀起了觀劇的熱潮的,該劇的敘線索有兩條,一條是余則成的斗爭潛伏線,還有一條就是情感線,“潛伏線”是主線,感情線輔助補充,諜戰風云和情感糾葛幾乎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假夫妻的設定貫穿始終,發揮最大價值。
這樣的復線型敘事錯落有致,避免了諜戰劇過于沉悶乏味的弊端,提升作品層次感。
《潛伏》給諜戰劇帶來了很大的啟示——需要明確的主題主線、人性化立體化的人物形象,還要巧妙利用細節設置懸念,并且要為觀眾樹立堅不可摧的精神內核,體現現實意義,才能走進觀眾的內心。這樣處理,《潛伏》讓諜戰不只是勾心斗角,也擁有對精神信仰力挽狂瀾的作用。
從專業角度看,《潛伏》在敘事手法上一反常態,采用極簡主義風格的敘述方式,這很大程度上顛覆了家庭情感類電視劇注重情節戲劇化的敘事手法,在結構上也避開了一波三折的形式,而是用最簡單敘事方式——平實的敘事手法娓娓道來,打破了固有的主流模式。
該劇還采取了相對輕松的方式來構建故事,通過對江家、安家兩家的重點刻畫,展現出充滿煙火味兒的家長里短和人生百態。
當然,其他8部經典劇作也值得反復刷劇,這里有網絡劇《余罪》,也有經典古裝劇《甄嬛傳》,還有反腐劇《人民的名義》。
總之吧,你如果閑暇無事,不妨好好看看這10部最為受歡迎的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