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住房、醫療、教育等一直都是國家的工作重心,同時也是人民群眾的關注熱點。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五年來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會事業發展,特別在醫療方面,提升了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即深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進一步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在各項醫療政策中,國家組織的藥品集中采購備受關注,從最初的化藥集采,到高值醫用耗材,再到現階段的生物藥集采——首選患病者人數眾多的糖尿病領域的胰島素藥品,積極幫助人民群眾解決用藥的難題。
集采助力胰島素降價 降低患者用藥負擔
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全球約有5.37億的患者。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達1.41億人,發病率高達12.8%,相當于每10個人里就有1個糖尿病患者。隨著國家逐漸步入人口老齡化進程,糖尿病人口預計在未來幾年也將持續增加,高價的胰島素也成為了廣大“糖友”生活支出的一部分。
2021年11月26日,國家醫保局完成了第六批國家胰島素專項集采工作,旨在降低胰島素價格,讓利于患者。中選產品價格平均降幅48%,最高降幅73%,以甘精胰島素注射液(3ml:300單位)為例,從平均每支180元降至每支70元左右,每位糖尿病患者每年可節約費用4000元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國產胰島素企業甘李藥業降價幅度領先,旗下甘精胰島素產品大幅降價到48.71元/支。廣西的Ⅰ型糖尿病患者陸琪說,集采降價后,除了用藥更加遵醫囑,一些必要體檢也更愿意配合了,“比如糖化血紅蛋白這些糖尿病患者會定期檢查的項目會更加主動做,而不是等到醫生催促才做”。
政策推動醫療進步 人民群眾幸福感提升
在國家胰島素集采之前,進口藥一直搶占國內胰島素市場,但實際上歐美法規、臨床試驗數據、真實世界研究等多方面證據已證實同類藥品是具有可互換性的,國產藥從研發到上市同樣也通過了大量、長時間的臨床應用證明,替代進口藥的可行性具有有權威認可。尤其是胰島素及其類似物進入中國市場已超20年,市場競爭充分,胰島素類似物的市場份額增長率高于每年糖尿病患者的增長率,說明在臨床治療時國產仿制藥已大面積的替代原研藥,并且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此外,真實世界研究數據顯示,同通用名胰島素之間的低血糖發生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無差異。集采過后或將加快胰島素的國產替代,逐步釋放國內市場給予國內藥企更多發展空間。
相較資本主義國家,中國對高價藥品的調控走在了世界前列,更加及時、因地制宜地考慮廣大患者。有數據指出,美國的胰島素價格要比其它主要國家高出5至6倍,當地政府屢次想要出臺相關政策而無法實現,而國內的集采政策推動國內企業率先降價,擴大更物美價廉的國產胰島素占領市場地位,減輕了糖尿病患者的經濟負擔的同時,推進國內用藥改革,未來或將進一步實現國產替代。
藥品集采努力保障了人民健康,切實做到了真正的惠及于民,讓患者在同等價位的支付范圍內能選擇用更好的胰島素產品。相信隨著國家醫療政策的改革,集采的逐漸落地,將進一步降低患者用藥負擔,逐步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