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相信大家都會出外跟朋友相聚、游玩。
盡管到處人山人海的景象實在讓人感到畏懼,但身處其中,我們還是會感受到節日的熱鬧。但有一些人,就算是面對三兩個人的社交環境,心里也會產生一些社交上的恐懼感。
(資料圖)
從表面上來看,好像一切都還不錯,但其實在他們心里,自己的身體一直有一種想要逃脫的沖動,總是不知道如何面對社交的場合。
這就是所謂的“社交焦慮癥”或者“社交恐懼癥”了。
社交焦慮癥狀主要有三種類型:
1,身體,指的就是身體對社交情況的反應。
2,認知,就是大腦對社交做出反應的方式和感覺。
3,行為,就是你自身這些感覺產生出來的處理方式。
以下分享十種最常見的社交焦慮癥狀以及應對它們的方式。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問題,當你看完這篇文章時,相信你也會有一些應對社交焦慮的策略。
社交恐懼所產生的身體癥狀
癥狀一:臉紅
當你感到焦慮時,血液就會涌到你的臉上,讓你感覺非常尷尬,并促使你想進一步遠離社交環境。
如果發現自己臉紅了,請嘗試以下步驟解決:
1,接受臉紅,但不要克制,越是克制會越嚴重。
2,深呼吸放松自己,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3,不要太在乎自身的影響,敢于讓自己“犯錯”。
4,保持微笑的狀態,讓自己處之泰然。
關鍵是要接受這是正常現象,沒人會批評你臉紅。
很多人之所以對自己臉紅而感到尷尬的內在原因,就是由于自己說錯話或者做錯事,而導致自我形象受損,無法接受自己丟臉這個事實,于是心理產生掙扎就臉紅了。
這就是為什么當你意識到自己臉紅的時候,要深呼吸放松自己,練習微笑,分散注意力,自我接納,不要太在乎自己的形象會如此有效的原因。
這些方法會把你拉回到當前時刻,并讓你意識到自己處于控制之中。
癥狀二:呼吸急促
呼吸急促是較常見的社交焦慮癥狀之一。
當你被要求在其他人面前講話時,或者你意識到,小組對話的焦點將會轉到到你身上時,通常會發生這種情況。
過度換氣和呼吸急促會導致焦慮發作,這會使你吸入的空氣超出你的所需。
以下是解決此癥狀的一些方法:
緩慢呼吸,從你的腹部開始吸起。轉移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諸如電視,手機或書籍之類的。步行、慢跑、運動可提高你的心率,讓你呼吸暢順。當你的呼吸沉靜下來,你會發現,自己好像沒有那么緊張了。
癥狀三:聲音顫抖
壓力和焦慮會導致你說話時,無法使用自然的語調和聲線。
通常,這種特殊癥狀的根源在于害怕被審判,自我懷疑和思考過度。這會導致你的身體像其他癥狀一樣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你說話的聲音,導致顫抖。
如果你想解決此癥狀,請嘗試以下操作:
盡可能定期鍛煉自己的心理素質,讓自己的身體適應處于緊張的狀態。可以嘗試說一些你較為熟悉的內容,或者是你擅長領域的信息,加強你說話的“底氣”。將與他人的對話視為來回交流,而不是一條單向表達的路線,降低表達的壓力。也就是說,讓對話繼續進行下去并不是你的責任,也是別人的責任。有時為了使對話順利進行,每個人都需要為這次談話付出一些“努力”。
因此,你可以想象社交場合的交談是一場網球比賽:你說的每件事都會發送給對方,如何接著這些事情,是他們的責任。
這樣子想,就會減輕你的壓力,從而減輕你的焦慮感。
癥狀四:心跳加速
心跳加速既是癥狀也是原因。
換句話說,在你感到焦慮之前,你可能就會出現心跳加速。又或者焦慮會引起你的心跳加速,這通常是社交恐懼發作的開始方式。
有時候心跳加速可能是由某種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根本沒有原因引起的,就是不知道怎么的,你就突然心跳加快,讓自己感到很焦慮。這也是讓人感到沮喪的社交焦慮癥狀之一。
如果你想管好自己的心跳,就要遵循以下提示:
避免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散步并鍛煉身體。通過游戲,電視或任何與你互動的活動來分散注意力。控制你的呼吸。多喝水,補充水分。除了上述提到的身體癥狀,社交恐懼癥還會導致身體顫抖,出汗口干,肌肉僵硬等。
這些身體癥狀確實會讓人感到不爽,但如果你積極主動去應對,就沒必要因為它們的出現而感到氣餒。
大多數身體癥狀的解決方案,都是包括避開或適應引發焦慮的事物(例如減少社交或者多嘗試練習社交),掌握正念想象(即控制呼吸,保持積極的心態),以及保持身心活躍(即運動和舒展身體)。
然而,認知層面的癥狀就有些棘手了。
社交恐懼所產生的認知癥狀
癥狀六:消極偏見
消極偏見,指的是個體傾向于剝奪積極的經歷,并放大與他人社交所遭遇到的負面障礙的心理。
科學的解釋是,患有社交焦慮癥的人,他們的額葉皮層相對較小,這是太陽穴下方的大腦區域,有助于調節思想和情緒。
而那些帶有消極偏見的人往往會思考過度。他們傾向于將事物簡單標記為“好”或“不好”,并傾向于將更多事物標記為“不好”。
具有消極偏見的人,很容易就加劇憂慮和恐懼,并影響到身體癥狀的產生,例如頭痛、心悸或者無力感。
要改變你的消極偏見,并降低潛在的焦慮情緒,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傾聽自己的想法,并注意到這些想法,有沒有存在否定性陳述的情況。特意記下那些積極、并且沒有出現想象中的情況,以此平衡自己的負面心理。挖掘那些美好的時刻,并思考如何擴大和持續獲得這些美好的時刻。簡而言之,消極偏見需要通過平衡處理的。
訓練自己去了解真正的好與壞,真正對自己的有益和有害,而不是靠想象中出現的負面情況去做決定,這樣焦慮的根源就會消失。
癥狀七,負面思想
負面想法是在社交性或自我表現等情況下的一種自動自我評估。
那些有社交焦慮癥的人,當身處社交場合時,就會自然回想起那些在社交場景中曾經獲得的尷尬和負面時刻。
你是否曾經想起那些讓你感到尷尬的回憶?從那一刻起,你是不是會再次感到焦慮?
消極的想法可能導致消極的信念,因此,重要的是,在失去控制之前,嘗試將這種特殊癥狀消除在萌芽之中。
你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減少負面想法及其對你的影響:
寫下你的想法與其說“我是個失敗者”,不如說“我以為我是個失敗者,沒想到……”,后面你會怎么定義自己呢?這可以幫助你脫離思想來源。
認識思想扭曲喜歡小題大做或者用個性化經歷去涵蓋全部,你所認為最壞的情況對你產生很深的影響,因此你會傾向于認為最壞的情況,還是會發生在你身上。
挑戰負面思想讓你自己去證明自己不是那么“差”,而不是放下腳步,只接受自己最糟糕的事情。停止接受你那種自我批評的思想。你做得越多,就會發現你的自我認知已經扭曲了很長時間。
專注于自己的優勢,無視他人的判斷你認同他人對你評判,同樣會很有“殺傷力”,關鍵在于,你是如何評判自己的。實際上,你可以專注自己的優勢,無視他人對你的看法。別人說你“沒用”,你就真的沒用嗎?
社交焦慮的人,一般都充滿不同的負面思想,只要找到源頭,扭轉這種負面思想,自然就可以解決社交焦慮這個問題了。
癥狀八:負面信念
負面信念,指的是你在社交環境中對自己擁有的信念,尤其是負面信念,感到非常堅定。這跟前面的“負面思想”有什么不同呢?
負面思想與負面信念之間的區別在于,負面信念是你在無意識層面上相信的東西。
關于這些信念,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它們會主導我們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只是我們年輕的時候,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已。
但這些信念的形成,確實可以追溯到童年或青少年時代,我們面對外界時那種情緒化的狀態。
以下是應對這些負面信念的一些方法:
挖掘情緒問題的根源當你對某些事情有一個負面信念時,想一想當時你在哪里?和誰在一起?為什么會讓你留下不好的感覺?
回憶記憶,可以幫助你把負面信念放到透視圖中,然后用你長大的思維方式來確定其有效性。
思考是否有必要按照信念那樣去做這種思考,涉及四個問題:這個信念是真的嗎?真的是你想要的嗎?當你相信這個想法時,你會如何反應?沒有那個想法,你又會成為誰?
這些問題會迫使你看到自己的信念是什么:這只是信念,而不是堅定不移的真理。
認識到自己對感覺有選擇的權利你有能力選擇自己對環境的看法,在你生活中什么是有可能做到的,什么是有意義的,這些你都能夠選擇。
當你開始發現除了沮喪和焦慮之外,可能還有其他更有價值的事情時,你就能夠開始看到,自己可以控制這種感覺了。
社交恐懼所產生的行為癥狀
癥狀九:回避/逃避
當身處社交場合,因為焦慮的出現而想去控制住自己時,你就會開始陷入一種“硬撐”和“逃避”的掙扎心理當中。
在某些方面,這可能是一件好事。逃離引發焦慮的事情,有時可能是管理焦慮的好方法。但是在其他情況下,這種做法可能就會讓你無法過上健康而充實的生活。
你逃離社交活動已經有多少時間了?僅僅是由于你覺得社交活動會讓你感到焦慮?你有沒有愿意學習如何處理焦慮癥,而不是讓社交恐懼籠罩你的生活?
以下是應對回避的一些方法:
認識到回避不起作用你回避去街上或參加聚會,因為你認為這樣會使您感到焦慮。但是,當你坐在家里為某些事感到焦慮和擔心時,你是不是覺得回避沒有用呢?既然如此,倒不如直接面對問題。
認識到回避應付的成本回避行為如何影響你的人際關系或友誼?你越逃避這些事情,你只有一時的輕松,相反,說不定將來你還要面對更多的付出。沒有人是一個孤島,你不能躲藏起來,就能讓人際關系獲得發展。
學會忍受不舒服的情況你面對恐懼的機會越多,恐懼對你的控制就越少。焦慮時練習保持正念,并學會使用本文中的一些技巧使自己平靜下來。
癥狀十:限制/安全行為
這是回避的雙胞胎兄弟。
您可能無法避免社交場合,但是你傾向于退縮或盡可能早地離開。或者你在自己和他人之間搭起隔離墻以保護自己。
安全行為的一個顯著行為就是,在對話中保持沉默或者簡單回答,或者避免目光接觸,以免被他人注意。
無論如何,這些行為都無法改變你的困境。
嘗試以下方法來解決此癥狀:
做與你的焦慮告訴你相反的事情讀書時期為了避免老師注意到自己,我們寧愿自己坐在最后排的座位,但這于事無補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你焦慮什么,你就去做什么。在社交場合之前,想象一下你與他人大膽交流的場景,讓自己熟悉這種感覺,做一些模擬演練。因為克服恐懼的方法就是面對恐懼。
意識到自己現有的安全行為,并嘗試其他不同的方法。當你意識到當前的自己已經開始“安全行為”機制,那么你就需要找機會去更改自己的行為方式了。用不同的方式去應對社交場合,從簡單的問好開始,再慢慢提高自己的應對能力。
你會發現,克服社交焦慮,并沒有什么大不了。
當然,對于不同的人來說,焦慮會有所不同,對你有用的方法也是如此。
歸根結底,焦慮是你內心正在發生的事情。你不能任由這種心理影響到自己的正常言行,這會對自己有害。
克服社交焦慮,才能讓你真實的自我得到釋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