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次情感咨詢到終身約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1年經驗 ?侑賓老師原創 ?新情感研究院】
昨晚快10點了,手機滴響了一聲。
原來是一個求助者發來的信息:“謝謝你老師,幫我們解決了不少問題。”
“老公對我的態度有改變,變得更好,我對他也改變了,更加尊重理解他。”
被求助者感謝一直是情感咨詢師最大的收獲。
這還得從昨天下午的咨詢說起。
妻子聯系老師說帶丈夫和孩子一起過來當面咨詢。語言上明顯感覺到她的傾訴欲望很強,而且有明顯的焦慮、急躁情緒。
剛一落座,妻子就開始了連珠炮式傾訴、發泄,時不時還指責旁邊丈夫的不對。
圍繞著孩子教育、身體不好、婆媳矛盾、夫妻溝通,丈夫社交應酬,攜帶的慢性病毒等多方面,不停地說說說。
一起來的孩子,也幾次跟著媽媽指責爸爸的不對。
咨詢幾次都被打斷,我不得不制止并調整現場的氛圍。
整個咨詢過程2小時,妻子大概說了有1個半小時,一些話還多次重復。
甚至她還說了幾句令人驚訝的語言,如“我有多恨小三就有多恨婆婆”、“我帶兒子一輩子也不認公婆”、“跟親戚的交往就是無效社交”。
丈夫也不得不幾次神補刀:“你這都說過了,先聽老師怎么說。”
作為第三人,我明顯感覺到丈夫的無奈,他急需得到專業老師的客觀認定,為自己在家中扳回一局。
原來,丈夫因為特殊工作結婚10多年來長期在外,妻子一個人帶孩子在家生活,偶爾跟公婆小住、往來。她很想要一個普通的家,完整、幸福、有溫度。
她說的每句話、每個事,聽上去都有理有據,可是語氣上明顯急躁、有指責,但又是對的沒法反駁,讓聽者有氣無力,有話說不出。
咨詢快兩小時,我的咨詢感覺是蒙蒙的,明顯感覺到他們的問題在女方但又不知道出在哪。我當即對女方的成長背景進行了了解,也沒什么發現,她還有些不耐煩。
但是他們的問題,已經很嚴重,到了馬上就要崩潰談離婚的地步,但要挽救又沒有明顯的方向。
這可難倒了有11年咨詢經驗的老師。
女方一直擔心咨詢按時間收費,不斷地著急發言、重復,生怕哪個沒講完,生怕老師沒聽到。
男方又多次催促:“讓老師說。”
放下手中的記錄本,我按經驗立即作了調整,就當前他們講的問題全界定為“小問題”。
老師不是法官,判斷哪個對錯沒意義,咨詢必須執行“抓大放小”的原則,找出根本性的大問題,再解決小問題。
首先指出女方的溝通方式:“你跟別人說話也像現在一樣嗎?連珠炮、著急?”她不認可:“老師,我沒有,對別人都很尊重的。我不著急。”
難道我看錯了?
細究她的每句話,格式都一樣,每句話或每件事都“有條件”。比如,讓丈夫少喝酒早回家因為擔心酒后亂性,讓丈夫周末呆家因為要陪孩子(其實不想讓他喝酒)……
我馬上界定她的語言溝通問題:“正確的廢話。”要理吧執行不了,不理吧又是正確的。所以說者聲音越來越大,聽者半天來不了氣。
這馬上引起了男方的共鳴:“就是,老師你說的對,我就是這感覺。”他立即坐直了腰板。
隨即我又指著男方問女方:“你怎么看他的?感覺你眼里他就是你,你就是他,更像左手和右手。”她馬上反問:“難道他不是我嗎?”
問題終于找到了,松了一口大氣。
夫妻角色定位出了問題!
男人不僅是丈夫、老公,還是精神支柱、孩子的爸爸,有時是你哥、有時是你長輩,他還可以是你的情人、朋友、閨蜜……
“對朋友都可以尊重,對可以生活一輩子的丈夫為什么不能呢?”我這么一反問,女方當即愣了。
隨后,我又跟夫妻二人講了婚姻姻親關系和母子血緣關系、親子關系的本質區別,以及要正確對待的方法等。
回想剛才的過程,發現原來強勢的女方擔心咨詢時間,將所有東西像大雜燴一樣塞進了2小時,表演式主導了整個咨詢過程,以致讓我看到了蒙蒙的假象。
總算撥開云霧見得廬山真面目,找出了兩個根本性大問題。
圓滿結束咨詢,丈夫付費后,一家三口開心地離開了。
于是晚上,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妻子轉述說:“丈夫說去一次很值得。”
隨即,她跟老師來了一個終身約定:“以后再有家庭瑣事無法解決的,一定找你。”
聽到這,作為咨詢師的我無比地感動,于是將微信簽名改成了:“我幫你超預期解決感情問題,你就從一次咨詢決定了終身約定。”
如果你也遇到了婚姻和戀愛方面的感情問題,可以私信我或百度搜索成功愛情感預約老師一對一咨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