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打周身”指的是對肢體主要穴位的拍打為主,同時兼顧對經絡循行部位進行拍打的方法。具體指的是采用手掌、手背或用拳的不同部位拍打全身各處。拍打周身是經絡保健操中比較核心、重要的一節,同時也是最為集中的直接刺激穴位的練習,做這節動作的時候要求具有更多的腧穴知識,這樣才能夠獲得更好的保健功效。
在拍打的過程當中,手的不同部位會與被拍打的部位相互作用,這就會刺激到包括手足三陰經、三陽經、任脈、督脈等十四經脈上的穴位。《靈樞.逆順肥瘦》篇日:“手之三明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 足之三明從足走腹。”故而循行聯系規律為陽陽經銜接于四肢、陽陽經交匯于頭面、陰陰經交接于胸部,所以只要拍打得當,在拍打時盡可能拍準穴位或者是經絡循行的部位,便可以起到疏通全身經脈的效果。
另外,在拍打的過程當中還應該注意用腰身的自然扭轉去帶動雙手發力,而且要用爆發力,力度要以穴位部位產生酸疼感為宜,每個部位最少需要拍打20~ 30次。
【資料圖】
除此之外,拍打時還要注意呼吸的配合,般都要 求拍打前吸氣,拍打到身體的那一刻,要呼氣,絕不能憋氣。由于每個人的健康狀態都不相同,可以進行拍打的穴位和部位很多,下面僅選擇一些常用的穴位或部位進行介紹。
1.拍打上肢
拍打上肢能夠使氣血通達、陰陽調和。這個動作需要用掌進行。由于上肢內外側,按照前、中、后三條線分布有手三陰經和手三陽經,且相互連接。所以我們拍打時,只需要遵循這些經絡的走向,上下拍打20~ 30次,然后再左右交換。在拍打合谷穴、內關穴、外關穴、曲池穴等主要穴位時,可以加力多拍。
2.拍打肩偶穴和肩關節周圍
這個動作有助于防治肩周炎,要通過手掌來進行。對臂外側三角肌正中的肩偶穴和肩關節周圍豐富的腧穴進行左右交替的拍打,各進行20 ~ 30 次。
3.拍打肩井穴和秉風穴
這個動作需要用掌進行,可以防治肩背和肩頸疼痛。在拍打的過程當中,肩井穴、秉風穴左右交替,各拍打20 ~ 30次。
4.拍打肺腧穴和大椎穴
拍打這兩個穴位可以使氣機通暢,有利于增加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
用掌對肺腧穴和大椎穴進行拍打,左右交替進行,各拍打20~ 30次。
5.拍打天宗穴
拍打天宗穴可以治療肩背痛。用掌對天宗穴進行拍打,左右交替,各拍打20- 30次。如果拍打到位,又有力度的話,會感覺整個肩背部及上肢都產生了串麻感。
6.拍打氣海穴、命門穴
拍打這兩個穴位可以調節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的功能。
兩掌相向于腹部與腰部正中,同時發力拍打,除主要拍擊到氣海穴和命門穴外,還應該兼顧腹部的神闕穴、關元穴、中極穴、天樞穴和腰部的陽關穴。在每次拍打的剎那,尤其要注意呼氣,這樣做,既可以預防內臟震傷,又可以明顯增強舒筋活絡的效果。持續拍打30~ 40次。
7.拍打脊柱與脊柱兩側
在拍打脊柱與脊柱兩側的時候要使用手背,這樣可以疏通全身陽氣。在用手背左右交替拍打脊柱與脊柱兩側部位時,應特別注意要扭動腰身來帶動雙臂,拍打時,雙臂要掄開,一定要有較大的爆發力。從低部開始,依次逐漸向上拍打,上至不能再向上為止,然后依次逐漸向下拍打, 慢慢回到骶部。如此反復上下來回拍打10 ~20次來回。 整個拍打過程,實際上是刺激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分布在脊柱與脊柱兩側的所有道絡臟腑的腧穴,這個動作除去具有全面調節各個臟腑的功能之外,還可以防治肩周炎、腰肌勞損、腰腿疼痛以及頸椎病。
8.拍打臀部和大小腿外側
用拳的掌側面對臀部和大小腿外側進行有爆發力的拍擊,這樣可以明顯緩解腰腿痛。按照前、中、后的位置,足三陽經脈都分布在人體大、小腿的外側面,其中足陽明胃經在前,足少陽膽經居中,足太陽膀胱經行后。
在對這些部位進行拍擊時,雙側要同時進行,以拍打環跳穴開始,從上自下,再從下自,上依次從小腿外側面的前、中、后位置進行循環拍打。將這些部位挨著拍打一遍即可。
9.拍打大、小腿內側
通過對大、小腿內側進行拍打,可以防治腰腿痛、健脾胃、補肝腎。
在拍打這些部位的時候要用拳的小魚際部進行。人體大、小腿內側按照前、中、后位置,分布有足三陰經脈,足太陽脾經在前,足厥陰肝經居中, 足少陰腎經行后。拍擊時,雙側同時進行,以拍打箕門穴開始,從上面下,再從下面上依次從小腿內側面的前、中、后位置循環拍打。
10.拍打前胸
通過對前胸進行拍打,可以一吐郁悶,令心情變得愉快。
拍打左側前胸用右掌,拍打右側前胸用左章。拍打之前先深深吸氣,然后自上而下用稍快的節奏進行拍打,同時還要發出“啊”的聲音并且深呼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