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了香港政權交接儀式,香港正式回歸祖國懷抱。
2022年7月1日,香港回歸25周年,回顧這25年的變遷,可以具體到每個人身上,對于親身經歷過交接儀式的升旗手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是真空12秒。
【資料圖】
背景:
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清政府將香港島及鴨脷洲割讓給英國;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再次戰敗,清政府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給英國管治;1898年,清政府將“新界”租借給英國,租期為99年。
1997年,租期已滿,經過多輪談判,香港成功回到祖國懷抱。
為了確保國旗在1997年7月1日0時0分0秒準時升起,中英雙方談判了10余次,最終英方同意在23點59分58秒降下國旗。
“意外”還是發生了,交接儀式當天,我方準備萬全,英方出現了問題,國歌提前了12秒結束。
真空12秒:
英方提前奏完英國國歌,中方等待漫長的12秒,最終于1997年7月1日0時0分0秒準時奏響國歌,升起國旗。這令人窒息的12秒鐘就是“真空12秒”。
這12秒時間內究竟發生了什么?升旗手朱濤回憶這段經歷,表示這12秒鐘就像過了一個世紀一樣,當時一度以為自己失聰了,這12秒鐘是他人生當中最安靜、最緊張、最漫長的12秒。
之所以稱之為真空12秒,就是這12秒鐘什么都沒有發生,什么都不能發生,除了等待還是等待,秒針劃到0時0分0秒時,國歌響起,五星紅旗同時升起。
朱濤回憶稱,當時站在臺上只有一個目標,就是保證香港回歸一秒都不差,因為等到這一刻已經等了150多年。
超時23秒:
除了真空12秒,還有其他意外事件,比如說當晚查爾斯王子發言超時23秒,打亂了儀式進程,中方是如何面對的呢?
為了確保零點準時升起國旗,馬上啟動了應急方案,從護旗手入場,到軍樂團指揮的放起放落時間,所有人都在趕時間。
從交接儀式前的談判,到交接儀式上英方出現各種意外,再到中方不惜一切代價確保時間準確性,反映了中方對于香港回歸的重視,也反映了英方對于香港回歸的傲慢。
值得一提的是,澳門回歸儀式上,也發生了類似的意外。葡萄牙代表團的四位成員未能及時就座,領導人講話超時,延誤了一分五十秒。中方準備充分,確保了零時準時奏國歌升旗。
升旗手朱濤:
25年前,朱濤還是個壯年小伙子;25年后,朱濤已經年近不惑。朱濤的一生共完成了三項重大任務。擔任香港回歸儀式升旗手、參加五十周年國慶閱兵、擔任澳門回歸儀式升旗手。
朱濤曾是三軍儀仗隊二中隊長,身高一米九二,超級美男子,出色地完成了三百多次迎接外國首腦及高級將領來華訪問的外事任務。
接到任務后,朱濤日夜不停訓練,練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不需要計時器就可以走百步不差分秒,不需要伴奏就可以在四十五秒內準確地將國旗升至旗桿頂端。
正是因為朱濤等人的充分準備,才能在關鍵場合從容應對一切突發情況,確保分秒不差。
分秒不差,寸土不讓:
交接儀式能做到分秒不差,是因為有充足的準備,有多套方案。
借出去的土地能夠順利回歸祖國懷抱,也是因為有充足的準備,有多套方案。
有了實力,才有話語權;有了底氣,才有話語權;有了完全準備,才不懼一切意外。
時過境遷,單論這25年的發展,跟當初的中國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