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風光”成為電力行業中最亮眼的存在。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0.71億千瓦,同比增長14.10%,其中風電裝機容量約4.67億千瓦,同比增長19.90%;新增風電裝機容量2584萬千瓦,同比增長12.40%。
7月24日,風電概念股快速拉升,飛沃科技(301232.SZ)、新強聯(300850.SZ)“20cm”漲停;遠東股份(600869.SH)、永達股份(001239.SZ)亦收盤漲停;運達股份(300772.SZ)、金雷股份(300443.SZ)漲超7%。近一周(7月17~24日)以來,風電概念股逆勢走強,吉鑫科技(601218.SH)一度大漲約30%,海力風電(301155.SZ)最高漲超20%。
(資料圖片)
在風電裝機火熱的同時,今年上半年的風電中標項目迎來爆發期,中標規模已經超過2023年全年風電整機新增招標量,企業在手訂單也較為充足。
不過,由于風電項目中標價格低位運行,疊加上半年交付不及預期,給部分上市風電企業帶來凈利潤的下滑甚至虧損。有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隨著施工問題的解決以及三季度行業旺季的到來,施工交付情況應該會比上半年好。
上半年中標規模超去年全年新增招標量
在裝機火熱的同時,今年上半年的風電中標項目迎來爆發期。據龍船風電網不完全統計,2024年1~6月國內共有188個風電項目風力發電機組項目開標,合計裝機容量超93GW。
金風科技(002202.SZ)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2023年國內風電整機新增招標86.30GW,其中,陸上新增招標77.40GW,海上新增招標8.90GW。也就是說,僅僅2024年上半年時間,中標規模已經超過2023年全年風電整機新增招標量,可謂遍地是機會。
5月6日,天順風能(002531.SZ)董秘朱彬在業績說明會上提到,根據中國風能專業委員會(CWEA)統計,沿海11省市規劃的“十四五”海風開發目標超60GW,新增裝機目標超50GW。截至2023年底,“十四五”海上風電累計裝機約28GW,完成度不及預期。如果要圓滿完成各省市制定的“十四五”目標,后兩年的海上風電開發建設將會明顯提速,有望迎來一波裝機小高峰。
近兩年來,各地陸續放開風電的項目指標,風電企業不必為訂單發愁。根據定期報告和公告信息,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有頭部整機廠商在手訂單超過20GW,其中最多的是金風科技,在手訂單33.65GW,同比增長13.76%;運達股份累計在手訂單24.04GW,同比增長21.32%;三一重能(688349.SH)截至2023年底在手訂單15.89GW。而今年上述企業均有中標多個風電項目,預計二季度末在手訂單有所增長。
風電項目指標放開、開標如火如荼、企業在手訂單充足,但今年上半年,風電產業鏈上市公司業績卻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有的甚至陷入虧損。
風電塔筒、葉片廠家天順風能預計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55.23%~63.37%;葉片廠家中材科技(002080.SZ)預計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63.39%~72.73%;主機廠家中船科技(600072.SH)預計上半年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和歸母扣非凈利潤-9500萬元和-1.15億元。
交付不及預期,三季度迎旺季
上市風電企業凈利潤的下滑甚至虧損,一方面由于上半年中標價格雖在回暖,但仍低位運行;另一方面則是由于項目交付不及預期。
6月19日,中國能建公示其2024年風力發電機組集中采購項目中標結果,金風科技、三一重能、明陽智能(601615.SH)、運達股份、電氣風電(688660.SH)等9家風機廠商赫然在列。根據公示數據可以發現,海上風機投標報價普遍高陸上風機1000元/千瓦;其中,陸上風機投標最低報價已經降到900元/千瓦,最高報價不超過1400元/千瓦。
金風科技數據顯示,在2024年,全市場風機整機商風電機組投標均價從1月的1507元/千瓦漲至3月的1563元/千瓦,然而仍低于2023年3月的1607元/千瓦,比2021年6月的投標均價要低近千元。
對于投標均價低位運行,深圳樂中控股高級研究員朱韞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一是風機廠商的整體產能規模提升很快;二是隨著單個風機的兆瓦數變大,同一項目所需風機數量在減少;三是前兩年上游原材料(玻璃纖維、碳纖維、熱卷等)價格下行,會助推企業成本下降,從而使整體報價進一步下滑。
國際能源署發表報告稱,2022年到2023年,各國陸上和海上風力渦輪機的短艙、塔架和葉片的制造產能基本保持不變,只有中國的產能大幅增加。在所有零部件中,中國的平均同比增長超過30%,是短艙、葉片和塔架的最大生產國。
朱韞智表示,按照目前的招標策略,“五大四小”發電集團所需要的風機并沒有什么差異性,幾大廠商都可以做,所以逼著大家一起卷成本、卷規模,通過擴大規模使得成本邊際遞減,用低價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以擴大自身競爭力。“總體來說,大家處于賠本賺吆喝的狀態。”
與此同時,部分風機廠商在上半年存在一定的交付壓力。
在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中,天順風能表示,其海上風電板塊受項目開工進度影響,基本沒有新項目交付。
有業內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其所在的公司上半年訂單量尚可,但交付情況一般,“一是關鍵部件等運發沒有計劃好,施工進度受到一些影響;二是審批手續等其他因素導致施工不連續。”不過,其表示,隨著問題的解決以及三季度行業旺季的到來,施工交付情況應該會比上半年好。
天順風能亦提到,自2021年海上風電搶裝結束后,國家對海上風電政策做了進一步完善,同時技術的進步也帶來了海上風電成本的迅速下降,預計2024年下半年開始至2026年將迎來海上風電“十四五”裝機高峰。“目前按照項目進度,公司在生產的多個項目在2024年下半年開始持續進入交付階段。”
中銀證券研報稱,國內海風項目建設有序推進,以歐洲為代表的海外海風有望從2025年起進入快速增長階段,或逐步接棒國內需求,帶動風電產業鏈出貨持續增長,建議優先關注具有海風、海外雙重邏輯的塔筒樁基與海纜環節,以及存在滲透率提升邏輯的國產化與新技術環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