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季度震蕩反彈后,A 股整體波動開始明顯加劇,市場結構也在發生了明顯變化。從券商發布的最新策略報告來看,和一季度業內普遍看多不同的是,機構態度分化十分明顯,看多者認為市場中樞有望繼續上移,但謹慎者則認為階段性高點已現,后市或將消化一季度的題材股估值。
多方PK空方
財通證券
整固期不必悲觀
市場整固期不必過度悲觀,傳統賽道資金轉向科創板的“大切換”已經開始,重視時代趨勢。美國限制對華投資屬于“老生常談”,此前累計漲幅較大、成交過熱是市場自發調整的內在機理,4月決斷之后業績兌現將是核心。盡管年初至今主要指數漲幅較大,但點位和估值仍不及5年前水平,不必悲觀;未來1-2個月國內溫和復蘇、內外流動性中性偏松的格局沒有變化,后續當科創50為代表的成長板塊成交額降至當前一半時,整固期可能臨近結束,若有政策、產業、業績的催化,將開啟下一輪行情。當下時點可以繼續關注有業績支撐的成長和存在需求之外邏輯的價值,“科創50為代表的,上證50為代表的大盤藍籌”仍然占優。
“四月決斷”后是否要應對“五窮六絕七翻身”的歷史統計規律?我們認為市場發生系統性風險可能性較低。交易過熱不是主要問題,核心關注業績兌現。就一季度經濟數據來看,GDP增速實際4.5%、名義5%,超市場預期,其中生產制造略低于預期,社零消費、地產小幅超預期,出口大幅超預期,溫和復蘇的主基調沒有變化,經濟增長、貨幣政策都以穩為主。
行業配置方面,關注有業績支撐的科創50方向,存在需求邏輯之外的上證50方向。首先是科創50成長方向,各行業5月-9月的市場表現與其一季度凈利潤增速呈現高度正向關系。電子:庫存周期見底的芯片、國產替代加速的半導體設備;傳媒:版號常態化和AI +的游戲、復蘇的廣告;通信:AI+的光模塊、國企改革的運營商;計算機:AI+的工業軟件、商秘獲批后的網絡安全;醫藥:國內政策回暖+海外產業映射的創新藥。其次是上證50價值方向,需求企穩,關注“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國企改革”。“一帶一路”峰會召開在即,石油石化、建筑可能將受益于對外合作。此外,黃金受益于美國衰退、金融風險、美元走弱,銅受益于金價提升、中國溫和復蘇、龍頭自身alpha屬性,鋁龍頭受益于國企改革。
平安證券
把握結構機會
經濟基本面上,歐美經濟衰退擔憂再起,核心通脹粘性仍存。而國內經濟結構性復蘇,低通脹不等于通縮。3月出口當月同比增速超預期回升至14.8%,社零當月同比增速回升至10.6%,地產銷售累積同比降幅收窄至-1.8%;3月CPI同比下滑至0.7%引發擔憂,央行表示我國不存在長期通縮或通脹的基礎。
流動性方面,美聯儲加息尾聲臨近。3月美聯儲繼續加息25BP,市場對于美聯儲年中停止降息的預期強化,4月10Y美債收益率先下后上至3.57%,美元指數維持在102,人民幣匯率在6.88上下波動。國內維持穩健寬松。一季度貨幣政策例會刪除“逆周期調節”、增加信貸增長“節奏平穩”的表述,后續貨幣政策有望維持穩健寬松但力度相對有限。權益市場流動性平穩。4月新成立偏股型基金85億份,北上資金凈流入規模為20億元,規模均較上月大幅下滑,IPO等資金需求亦有下滑。
經濟弱復蘇格局下把握結構性市場機會。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我國經濟仍處于結構性的弱修復,地產銷售持續回暖,服務類消費超預期改善,當然整體經濟復蘇仍在延續;整體市場估值水平仍處于中低分位;盡管海外風險有擾動,但是TMT向上產業突破趨勢不變。因此,在近期市場調整下仍建議布局數字經濟浪潮下的TMT和中特估兩條共識投資主線。
開源證券
A股中樞向上趨勢不變
順周期尚需等待,成長仍是市場風格主線。2022年一季度經濟數據整體超預期,宏觀經濟維持穩步復蘇。2023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5%,環比增長2.2%,表現好于疫情前均值水平且增速環比2022年四季度上升,意味著經濟總量整體處于復蘇進程中。但同時我們亦觀察到經濟周期與盈利周期出現背離,2023年1-3月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21.4%,仍處于較大跌幅、表現偏弱,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價格的拖累。
從經濟結構分析來看,消費靜待復蘇斜率再次上揚;投資方面,短期庫存約束,下半年有望提升對“硬科技”基本面支撐;出口上,不悲觀不亢奮,全年仍有望實現“軟著陸”。綜上,我們判斷5月國內經濟步入“復蘇初期”,伴隨盈利預期持續上修、流動性逐步回升及風險偏好持續改善,預計A股中樞向上的趨勢不變。
配置建議方面,第一是成長風格具備基本面支撐,且受益于流動性與風險偏好彈性或將是市場主線,包括增配硬科技:機械自動化、半導體、電力設備(儲能、充電樁、特高壓);醫藥生物或受益于美國貨幣政策轉向預期,海外貼現率下行帶來相關投資增加;關注計算機、傳媒、互聯網3.0(數字經濟)中“既有業績,估值亦合理”的方向。第二是關注央國企提估值邏輯,包括一帶一路、納入永續增長及提高分紅等重要投資方向。
銀河證券
市場有望震蕩向上
近期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均超出預期。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5%,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2.2%。為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5%打下了堅實基礎,充分體現了我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零售數據表現亮眼,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上年同期兩位數增長,是近兩年來最快的增速;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6.6%,高于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可見國內需求擴大,消費的主導作用顯著。伴隨內生力的不斷釋放,預計我國消費在未來幾個月將持續向好,充分受益于消費復蘇,消費板塊有望在二季度迎來投資機會。
5月以結構性機會為主。國內方面,消費將帶動加快經濟修復的節奏,給A股奠定良好的投資環境,同時也給資本市場注入強催化劑。二季度的樂觀預期不斷提振市場信心,有望支撐市場在震蕩中上行。我們認為5月受經濟持續復蘇預期向好的驅動,市場有望震蕩向上,仍以結構性機會為主,已充分調整+基本面扎實的高景氣板塊是配置主要方向。投資策略應當聚焦風險已充分釋放+低估值的龍頭個股。我們建議戰略性布局大消費、科技、“中特估”等板塊里的價值股。
光大證券
盈利有望進一步好轉
經濟與盈利數據的同比回升將是市場上行的核心動力。一季度整體經濟與盈利仍然處于修復的初期,尤其是盈利數據的改善才剛剛開始。我們認為前期市場的行情與2020年4-5月份的市場行情類似,2020年市場在經濟數據環比修復接近尾聲的階段,進入了震蕩區間,伴隨著2020年6月份經濟數據的再次好轉與盈利的同比增長,市場開始了第二輪的上行。今年的情況可能會有一些相似之處,二季度我們有望看到經濟與盈利的進一步好轉,市場或將重回上行軌道。
全年角度來看,景氣仍然是最為重要的主線。建議投資者關注消費復蘇以及制造業投資兩條主線。今年消費板塊將會是經濟修復彈性的來源,二季度開始,消費與收入的正循環值得關注。從海外經驗來看,即使疫情有所反復,消費的修復進程也整體穩定,建議關注食品飲料、酒店餐飲、旅游、體育服裝、制藥、醫療服務等。制造業投資可能同樣會伴隨信心的修復而出現顯著的好轉,建議關注電子、計算機、機械、通信等行業。
當前的客觀環境對于主題投資具有一定支撐,重點關注科技創新及國企重估。當前經濟正處于復蘇初期、貨幣環境較為寬松,疊加市場情緒較為樂觀,預計未來主題投資還會繼續活躍。科創類的主題在今年可能會有密集的輪動,相關的事件與業績將會決定輪動的節奏與方向。“國企行情”則會受益于政策與經濟修復的共振,具有一定的持續性。
粵開證券
重視業績成色
宏觀數據方面,一季度經濟恢復超預期。GDP同比增長4.5%,明顯高于市場預期的4.05%,從生產端看主要是服務業的貢獻,從需求端看主要是消費的貢獻。我們預計全年經濟增速前低后高,二季度增速在基數效應下或高于7%,下半年同比在5%以上。
從基本面上來看,消費、二季度房地產投資和超預期出口等因素將繼續支持經濟恢復,疊加低基數效應,基本面有一定的支撐;從交易層面來看,當前交易擁擠度處于歷史高位且正擴散降溫,后續將持續調整。從市場關注點來看,業績披露期步入尾聲,市場更重視業績成色的驗證。
“季節因子-景氣重估”框架顯示,5月TMT板塊、大消費板塊和困境反轉板塊表現或占優。因而配置上建議關注三條主線,第一是延續高景氣的大消費行業。在擴內需政策推進、經濟數據驗證、五一黃金周催化和業績高景氣延續多重支撐下,建議關注家用電器、食品飲料和旅服酒旅等板塊;考慮到五一假期出行、新冠抗體有效期等因素,建議關注疫情二次沖擊可能性下的醫藥生物行業。第二是國企改革下的中特估、“一帶一路”等主題投資。周內中特估概念、央國企概念等均有不錯表現,今年以來中字頭大企業漲勢迅猛,“大象也可起舞”,后市中特估或能成為今年市場主線之一;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年內將召開第三屆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建議持續關注“一帶一路”主題投資機會。第三是持續關注科技板塊長期投資價值。我國數字經濟的政策紅利下科技等相關成長行業具備較好的長期投資價值,但短期部分細分板塊已積累較大漲幅,后續可關注科技板塊內部輪動和高低切換的機會。
中泰證券
階段性頂部或已形成
國內方面,市場對4月底政治局會議政策基調存在預期差,總量政策或依以保持定力為主,同時金融和產業監管或逐步加強。考慮到一季度GDP增速、出口、信貸等經濟表現超預期,以及領導人在廣東調研強調高質量發展、自主可控等,未來政策基調或仍保持定力。就金融和產業監管而言,國內在重大融資項目落地前,政策一般以利多集中釋放、利空暫時放緩為主,但落地后政策傾向往往或迎來轉向。同時,在東西方競爭時代,安全將重于效率。相應的,在當前極為注重供應鏈安全的地緣大環境下,本輪AI產業監管的謹慎程度也將大于2013-2015年。近期國務院經濟日報發文《熱捧人工智能,需防泡沫》、生成式人工智能監管征求意見稿落地、諸多上市公司密集發文淡化與AI主題的聯系等,均表明產業監管政策在逐步強化。
海外方面,全球流動性風險猶存,美聯儲鷹派或超市場預期。3月美國CPI回落較為顯著,但核心CPI仍具韌性。考慮到CPI粘性部分依然強勢,在沙特大幅減產以及美國戰略收儲的情況下,4月原油價格已經出現一波反彈,未來油價缺乏大幅下行的動力,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美國通脹“降溫”目標的完成。
經過4月下旬的調整,我們理解本輪調整標志著AI等高位板塊或階段性見頂,指數上半年階段性頂部亦或基本形成。本輪調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是美國計劃將簽署行政令,限制美國企業對中國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關鍵經濟領域的投資;二是張文宏對疫情反復風險的強調以及近期XBB.1.16變異株在美國等部分國家地區感染占比有所抬升。但究其本質,本次大幅調整主要還是因為在AI相關板塊交易集中度歷史極值下,上述基本面風險因素逐步發酵,市場內生調整需求出現集中釋放。
信達證券
存走弱消化估值可能
從盈利層面來看,4月進入季報期,由于經濟尚且處在恢復的初期,TMT的產業趨勢短期內也很難兌現到盈利層面,所以季報整體超預期的概率較低。宏觀層面,疫情后第一個季度經濟數據最容易恢復,二季度開始經濟數據上行速度會變慢,特別是考慮到海外經濟有下降壓力,全球庫存周期依然處在下行期,4月也是歷史上經濟數據最容易出現季節性回落的階段,而且和國內經濟相關性較高的黑色商品和水泥價格4月已經開始回落。資金層面,2-3月,股市略有增量資金,但主要源于年初的季節性,趨勢性增量資金尚未出現。所以指數依然存在走弱消化估值的可能,等待二季度后期真正的盈利改善。不過這種調整更多是戰術層面的,戰略層面2023年是牛市第一年的大格局不會改變,因為盈利和增量資金即使不及預期,也很難再比2022年10月更差了。
行業配置方面,熊轉牛第一波估值修復已進入尾聲,配置風格偏向防御,重點關注行業的業績兌現。成長二季度可能會偏弱,全年關注新賽道;金融地產低估值,或可以超配到2023年年中;消費中,疫情和地產政策驅動的修復是年度邏輯,不只是短期博弈性邏輯;周期長期邏輯好,但二季度可能會受到海外經濟波動的影響。
西部證券
盈利底需進一步夯實
當前經濟復蘇仍處早期,業績底部尚需夯實。雖然一季度整體經濟數據超市場預期,但是受到價格回落,庫存周轉趨緩,以及企業利潤滯后確認等因素影響,A股盈利底部仍然需要進一步夯實。
存量博弈下,業績超預期行業成交分流是市場調整的短期催化因素。近期電新,家電等行業龍頭業績超市場預期,推動資金回流績優股,引發前期交易較為擁堵的TMT行業全面調整,進而引發擔憂情緒,進一步加劇市場調整。
隨著4月下旬對于經濟與業績的預期逐步夯實,5月聯儲加息后海外流動性預期有望改善,疊加央企指數及ETF上市推動增量資金流入,市場中樞有望迎來進一步的上移。建議配置具有明顯估值優勢的銀行、保險、建筑、電力、石油石化等行業央企;醫藥中消費屬性較強的消費醫療、中藥、藥房、醫療器械等細分領域;經濟修復相關度較高的食品飲料,酒店機場,工程機械等,地產鏈上的家電,建材,輕工等行業;以及成長板塊中業績持續兌現的新能源與消費電子。
山西證券
修復基本接近尾聲
“填坑”式修復基本接近尾聲,國內經濟復蘇斜率放緩,“弱復蘇”跡象日益突出,內生性增長動力不足的拖累開始顯現。一季度國內GDP同比增4.5%,環比增2.2%超越市場預期,3月中定調全年增長5.0%的增速目標不難完成,二季度在低基數效應下,同比增速應為年內高點,但環比高點在一季度,“L”型復蘇預判不變。從政策定調來看,“高質量增長”接棒“高速增長”的趨勢也愈發明顯。
綜合而言,二季度為數據驗證期,出口、地產、消費等表現較優的分項能否延續強勢成為關注的重點。海外方面依舊存在不確定性,5月美國大概率將結束本輪加息,而美國經濟究竟是否“著陸”,是“軟著陸”還是“硬著陸”仍存在較大分歧。從近期數據看,美國內需依然呈現出“韌性”狀態,通脹水平較難回到疫情前。而歐洲受罷工影響,制造業PMI遠不及預期,服務業依舊火熱,“抗通脹”之路同樣遠未結束。
配置方面,我們認為TMT主線不變,但AI相關賽道此時的配置性價比較低,入場時機不佳,復蘇相關板塊仍有一定空間。而此前被AI“吸籌”的軍工、機械等成長股短期內或有較優表現。整體而言我們建議投資者關注農業、啤酒、軍工、機械、電新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