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大教堂是什么樣的建筑?
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是位于德國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標志性建筑物。
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國第二(僅次于烏爾姆的烏爾姆敏斯特大教堂),世界第三,論規模,它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偉與細膩于一身,它被譽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它始建于1248年,工程時斷時續,至1880年才由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時超過600年,仍修繕工程不斷。
大教堂的興建是天主教和中世紀文化在歐洲勃興的象征。1164年,科隆大主教萊納德·馮·達瑟爾隨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紅胡子腓特烈一世征戰意大利米蘭時,奪得一件珍貴的戰利品--朝拜初生基督的東方三圣王的遺骸。于是,科隆成為繼西班牙的圣地亞哥、意大利的羅馬和德國的亞琛之后最有名的歐洲基督教朝圣地。1238年,法國國王從拜占廷皇帝手中購得耶穌受難時戴的荊冠,于是巴黎成為科隆最強有力的競爭者。為保住圣地的地位,科隆主教團決定修建一座世界上最大、最完美的大教堂,來供奉這份遺骸,建筑風格選取當時新興的哥特式。科隆大教堂是德國科隆市的標志性建筑物,集宏偉與細膩于一身,被譽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
科隆大教堂有哪些景觀?
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
科隆大教堂全名為“查格特•彼得•瑪麗亞大教堂”它是科隆的驕傲,也是科隆的標志,與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和羅馬圣彼得大教堂并稱為歐洲三大宗教建筑。藝術史專家認為它結合了所有中世紀哥特式建筑和裝飾元素。
教堂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6000平方米,東西長144.55米,南北寬86.25米,面積相當于一個足球場。它是由兩座最高塔為主門、內部以十字形平面為主體的建筑群。一般教堂的長廊,多為東西向三進,與南北向的橫廊交會于圣壇成十字架;科隆大教堂為五進建筑,內部空間挑高又加寬,高塔將人的視線引向上天,直向蒼穹象征人與上帝溝通的渴望。
教堂石刻浮雕
堂內還有好幾幅石刻浮雕,描繪出圣母瑪麗亞和耶穌的故事。科隆大教堂里收藏著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和文物。其中包括成千上萬張當時大教堂的設計圖紙,仍保存第一位建筑師哈德設計教堂時用的羊皮圖紙,為研究13世紀建筑和裝飾藝術提供了重要資料。
陰陽臉與環保
科隆大教堂由兩座孿生的連體高塔組成,整個教堂是灰褐色的,左塔(北塔)有半截呈銀白色,在夕陽的照耀下,一個鮮亮白凈,一個灰頭土臉,顯得涇渭分明。原來,科隆是歐洲最重要的工業基地,也是德國最大的褐煤生產基地。泛酸的空氣侵蝕著教堂的每一塊石頭,大教堂建成僅160多年,由于長期受到工業廢氣和酸雨的污染、腐蝕,雙塔由原來的銀白色變成了黑褐色。
關鍵詞: 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的介紹 科隆大教堂的景觀 科隆大教堂的建筑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