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知不足的含義是什么?
1、“學而知不足,思而得遠慮”出自《論語》。它的意思是通過學習,就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只有通過思考,才能知道很久以后才需要考慮的事。
2、《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漢代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以語錄體為主,回敘事體為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等“五經”,總稱“四書五經”。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語錄體”。是中國現傳揚并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
學然后知不足出自于哪里?
出自:宋代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
【出處】《冬夜讀書示子聿》——宋代: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譯文】古人在學習上不遺余力,年輕時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不夠完善,要透徹地認識事物還必須親自實踐。
關鍵詞: 學而知不足 學而知不足什么意思 學然后知不足 學然后知不足出自于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