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穩則經濟穩。今年以來,深圳連續推出5個“30條”,以為企業紓困解難、培育壯大市場主體、促消費、穩工業經濟、穩增長為目標,打開政策“工具箱”“儲備庫”,打出穩增長“組合拳”“連環招”,以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助企紓困,為廣大市場主體帶來“及時春雨”,穩住經濟基本盤。記者從市發改委了解到,目前,5個“30條”已累計為市場主體減負超1240億元。
“4月中旬才收到800多萬的增量留抵退稅款,5月份又收到1300多萬元存量留抵退稅款,整個退稅過程既暢通又快捷,讓我們覺得暖心又實惠。”深圳招商迅隆船務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肖千山表示,兩筆留抵退稅款的接連到賬,不僅極大緩解了公司的資金壓力,還使公司有充足的現金為公司客輪復航提供資金保障。
截至6月底,僅助企紓困“30條”就已落地惠企金額超過500億元。其中,財政部門通過普惠性補貼、專項資金等方式,直接支持超290億元。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我市累計新增退稅減稅降費及緩繳稅費達766億元。規模性退稅共惠及近8萬戶企業,大范圍免稅共惠及20萬戶小規模納稅人,大力度減稅共惠及100萬戶小微企業,大幅度緩稅共惠及9萬戶市場主體。
市場主體不斷壯大,經濟發展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深圳在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中針對不同市場主體發展的特性需求,量身定制發掘尋找、孵化培育、扶持壯大的全鏈條機制,加大個性支持,讓市場主體“生得快”“育得多”“長得大”。初步統計,2022-2025年,市本級財政將為此直接投入超過300億元。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深圳多次發放消費券和消費補貼。5月1日,深圳啟動消費電子和家電購置補貼活動,拿出1億元鼓勵市民購買消費電子和家用電器產品。信心是黃金。疫情反復對消費市場帶來了不小的沖擊,深圳精準出臺一系列促消費政策,激發居民消費熱情,提振了市場主體信心。6月份,深圳市場銷售快速回暖,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0%,增速創今年新高。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經濟增長的重要保障,在經濟企穩向好的關鍵時刻絕不能“斷鏈子”“掉鏈子”。穩增長“30條”提出著力解決交通物流供應鏈“堵點”問題,綜合運用基礎設施建設、運輸服務補助、交通物流企業融資支持等措施,持續破除物流瓶頸制約,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為深圳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上半年,全市貨物貿易進出口16152.6億元,增長1.4%。其中,出口9142.5億元,增長7.1%。
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副所長余凌曲看來,深圳的5個“30條”既注重解決市場主體當下面臨的困難問題,也著眼于長遠的經濟順暢循環,伴隨著經濟穩增長工作的深入推進和經濟環境的變化,深圳穩經濟政策也結合深圳經濟和產業特征,實現了“輸血”政策和“造血”政策的有機結合。(記者 鄒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