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深圳又出圈了。
8月3日,《財富》雜志在其官網全球同步發布2022年世界500強排行榜。深圳上榜企業增至10家,首次達到兩位數。其中,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和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晉上榜,總營收分別為327.58億美元和321.203億美元。
今年的世界500強企業入圍門檻已升至286億美元,榜單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城市及企業的競爭力。
作為世界經濟十強城市,全球工業、科技創新和外貿重鎮,深圳擁有10家世界500強企業意味著什么?為什么比亞迪和順豐會上榜?在疫情和多重壓力的挑戰下,深圳一年能新增兩家世界500強企業背后的深層次動力又是什么?
10家深企的三個顯著特征
深圳此次上榜的10家企業分別為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威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騰訊控股有限公司、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和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從全國比較而言,深圳上榜企業數量位列全國第三。第一是北京,有54家;第二是上海,有12家、深圳是10家。值得一提的是,大灣區共有24家企業入榜,整個廣東共有17家企業上榜,深圳都位列第一。此外,香港的上榜企業數量也較多,達到7家。
梳理行業來看,深圳10家企業分布在金融、通信、新能源、汽車、軟件與信息技術、新材料、房地產、物流等重點領域。其中,科技企業和實體制造業居多;從企業類型來看,有1家央企、1家本土國企,以及8家民營企業;而這10家上榜企業中,有多家企業都進行了全球化布局。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數字戰略研究所所長曹鐘雄分析認為:深圳的科技企業和實體經濟越來越多,主導作用越來越凸顯;上榜企業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多家企業通過全球化布局,找到了更大的發展機會;民營企業占比越來越大,體現出深圳市場主體蓬勃多元的生命力。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新入榜的兩家企業都是深圳本土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一個是新能源產業龍頭,一個是現代物流產業龍頭。比亞迪出自深圳傳統優勢產業——新能源。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超過64萬輛,同比增長314.90%,超過特斯拉登頂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順豐雖受疫情影響,曾出現虧損,但很快通過業務調整迎來改變,實現營收2072億元,同比增長34.5%,并在2021年加速國際市場業務布局,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392.0億元,同比增長199.8%,成為國內快遞公司的“天花板”。
“無論是比亞迪還是順豐,這兩家企業都瞄準了全球市場,具有較高的成長性,在全球市場的發展中占據了一席之地。”曹鐘雄說。
比亞迪和順豐入圍是“水到渠成”
事實上,比亞迪與順豐的入榜并不意外,兩家企業也有很多共性,例如都是科技型企業、都有全球化布局。
深圳是全國創業密度最高的城市,也是企業規模分布比較合理的城市。作為90年代“中生代”的兩家民營企業,其本身就以骨干和科技龍頭的身份位居深圳“金字塔”企業陣列的頂端,應該說此次入榜是水到渠成。
先說比亞迪。比亞迪上榜的背后,體現了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歷經27年,比亞迪已經形成了汽車、軌道交通、新能源和電子四大產業的全產業鏈生態閉環,成為一家提供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的500強企業。
今年3月,比亞迪宣布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開始全面專注于新能源汽車業務。近兩年,憑借刀片電池、DM-i超級混動、e平臺3.0等創新性技術,比亞迪迎來了市場的不斷爆發。數據顯示,2021年,比亞迪乘用車全年銷售730093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售593745輛,全年同比增長231.6%,第九次登頂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年度銷量冠軍。
其背后當然離不開大環境和政策的支持。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352.1萬輛,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總體來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266.1萬輛和260萬輛,同比均增長1.2倍,產銷規模創新高,市場滲透率為21.6%。日前深圳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深圳新能源汽車增長174.0%。7月18日,廣東省統計局發布經濟數據,上半年廣東汽車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8%,增速是整體工業的5.3倍。其中,上半年廣東新能源汽車產品產量增長166.8%。
其次,是比亞迪全球化布局堅持技術創新。比亞迪的新能源業務不止在中國,很早便出海尋求更大發展。隨著日前正式進入日本乘用車市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足跡已遍布全球六大洲,7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400個海外城市;研發方面,2021年,比亞迪研發投入為106.27億元,同比增長24.20%;研發人員數量約4.04萬人,同比增加31.52%,申請專利數穩居行業首位。
再看順豐。“順豐不是簡單的物流公司,而是科技型公司。”曹鐘雄表示,順豐科技則通過提升數字化科技能力來打造順豐智慧大腦,賦能內部經營和外部上下游產業鏈,探索數智化物流與供應鏈服務。
順豐今年以321億美元的營收,首次進入世界500強。據順豐2021年全年財報,公司全年實現營收2071.87億元,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34.55%,同期實現凈利潤約為42.69億元。全年公司完成總件量為105.5億件,同比增長29.7%。作為中國第一大、全球第四大快遞物流綜合服務商,近期,由順豐和湖北省政府出資共建的鄂州花湖機場投入運營,是全球第四個、亞洲首個專業貨運機場。
深圳對戰略新興產業的深度布局
“一直以來,深圳都在通過營造更好的創新環境和政策環境,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養分。這可以說為深圳企業躋身世界500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曹鐘雄一語中的。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認為,深圳10家企業上榜世界500強,證明深圳多年堅持高質量發展路徑、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取得了初步碩果。
的確,肥沃的土壤與深圳的產業發展息息相關。新能源車、消費類電子、信息通訊、計算機等產業鏈是深圳的傳統強項;5G、超材料、基因測序、3D顯示、石墨烯太赫茲芯片、柔性顯示、新能源汽車、無人機等領域,深圳企業的創新能力也處于世界前沿。
目前,深圳正探索“產業園區+創新孵化器+產業基金+產業聯盟”一體化推進模式,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發展,以全產業鏈共建產業生態。
深圳還圍繞10多個產業鏈、20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8大未來產業,深圳建起了2746個創新載體,打造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全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
以深圳新能源產業為例,在比亞迪這樣的“鏈主”企業帶動下,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在加速發展,并跑出了眾多行業“領頭羊”。在電池正極材料領域,深圳擁有鐵鋰龍頭德方納米;在電池負極材料領域,深圳擁有貝特瑞;深圳還有像星源材質這樣的全球鋰電池隔膜行業的領跑企業…….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以經營范圍部分包含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動力電池為條件查詢,深圳以2.4萬家新能源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全國首位。
今年上半年,深圳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20個集群實現增加值6271.64億元,占GDP比重達41.8%。日前,深圳正式發布“20+8”產業政策,將進一步在政策、資金、產業空間及人才資源等方面對這些戰略新興產業傾力支持,并錨定了新目標:到2025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將超過1.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
談及新出臺的產業扶持政策,比亞迪汽車品牌及公關事業部副總經理杜國忠曾表示,比亞迪將發揮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通過自主可控的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補鏈、強鏈、延鏈,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助力深圳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布局中搶占先機。
深圳曾明確提出,到2025年世界500強企業超10家,目前距離2025年還有3年時間,已經擁有10家世界500強企業的深圳,相信未來還會有源源不斷的新力量涌現。(周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