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對2021年199個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內容中,深圳被8次點名表揚,其中“點贊”了深圳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特色優勢明顯、技術創新能力強。一直以來,深圳持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引領產業升級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接下來,深圳將以更大力度提升創新能力,奮力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邁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境界,創出高質量發展新天地。
戰略性新興產業成色足
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多年來,深圳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落子布局,不斷夯基壘臺,積厚成勢。2021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1.21萬億元,占地區GDP比重達到39.6%,七大產業均實現了正增長。此外,新型顯示器件等3個集群入選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
特色顯、創新強,源于起步早,是深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要特點。2009年,深圳在全國率先規劃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制定了針對生物、新能源、互聯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和政策;兩年后又出臺了新材料、文化創意、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振興發展規劃;為搶占未來科技競爭制高點,2013年起,海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等被確定為深圳重點發展的未來產業;2018年,深圳提出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萬億級和千億級產業集群。
從數據上看,近5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深圳經濟的驅動作用不斷增強,產業發展保持高景氣度。據市統計局數據,2016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為7847.72億元,占GDP比重40.3%;2019年這一指標首次突破萬億大關,達10155.51億元,至此已連續3年運行在萬億區間,且擁有華為、騰訊、大疆等一大批創新型企業,已發展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策源地和標桿城市。
搶占先機跨步邁向未來
發力源頭創新、打通創新鏈條、廣聚創新人才,是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優做強的“密碼”。去年,國家發改委向全國推廣47條“深圳經驗”,位列第一的是“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這條生態鏈,根植于深圳幾十年的創新發展實踐,獨特而有活力的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創新生態鏈上,任何環節都可能成為短板。深圳的創新經驗正是把握住了全過程生態鏈,保證在每一環節上的有效運作,從而促成整體科創產業的蓬勃發展。
邁入“十四五”,深圳再次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6月6日,深圳出臺《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立足深圳實際,緊密圍繞服務制造強國、制造強省建設,發展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對于穩住深圳制造業基本盤、保持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基本穩定、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后勁、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意義重大。
深圳將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細分領域,推動包括網絡與通信、超高清視頻顯示、智能傳感器、軟件與信息服務、數字創意、現代時尚、工業母機、智能機器人等在內的20個產業集群發展壯大;與此同時,深圳還將重點培育發展8大未來產業,包括合成生物、區塊鏈、細胞與基因、空天技術、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深地深海、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量子信息產業,以此來培育新動能、提升新勢能。到2025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將超過1.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記者 鄒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