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月27日獲悉,最新一期《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報》發布了《深圳市國土空間規劃保護與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社會關注度高的“深圳都市圈”建設安排了單獨篇章。
《規劃》提出“加快推進深圳都市圈建設”,整體定位是持續鞏固和增強深圳作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加快提升東莞、惠州副中心發展能級,高水平建設深汕特別合作區,形成“一主兩副一區四軸”的都市圈總體發展布局,實現中心引領、軸帶支撐、協同聯動。
《規劃》提出,推動都市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設施共建共享、生態環境共保共治。繼續推進深惠城際及大鵬支線的建設工作,開展深莞增城際、塘龍城際的前期研究,加快深莞惠軌道交通設施及干線道路網絡延伸對接,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形成都市圈城際鐵路線網基本架構,探索都市圈交通、能源、資源、環境、信息等重大基礎設施協調布局和建設運營的新機制。推動莞惠臨深地區一體化發展,促進優質教育、醫療、文體等公共服務資源共建共享,建設跨界優質生活圈。加強蓮花山系等大型山體綠地,以及深圳灣、大亞灣、大鵬灣、珠江口濱海濕地等區域性大型自然生態空間保護與修復,共同構筑區域生態安全體系。
《規劃》提出,促進都市圈區域合作模式創新。以臨深地區為重點,促進分工協作、設施對接和空間一體化發展,探索合作開發、委托管理等方式,打造產城協同一體化發展試驗區。西部推動寶安北中心、會展海洋城與東莞濱海灣新區協同發展,形成全面開放的國際門戶功能區;中部重點推動光明科學城與東莞松山湖片區的科技產業創新協作,推動龍華北中心、平湖中心與東莞鳳崗-塘廈地區的產城一體化協調發展,打造集產業、居住和公共服務功能于一體的區域深度融合發展試驗區;東部優化協調龍崗國際低碳城、坪山高新園、大鵬國家南方海洋科學城等片區與東莞清溪、惠州惠陽、惠州大亞灣等地區的城市功能和產業發展布局,創新居住、教育、旅游等領域深度合作機制,輻射帶動粵東地區發展。
《規劃》還提出,高標準建設深汕特別合作區。加快深汕特別合作區與深圳的規劃連通、政策互通、產業貫通、交通暢通和要素融通,推進與深圳同城化發展,進一步輻射帶動粵東地區,打造區域一體發展示范區。全面融入區域創新體系,堅持“總部+基地、研發+生產、智慧+運用”發展模式,全力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建成深圳市自主創新拓展區。加快交通體系建設,推進深汕高鐵、深汕第二高速、深汕站樞紐等戰略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實現深汕特別合作區與深圳0.5小時、廣州1小時互聯互通。高水平建設小漠國際物流港,打造深圳港東部拓展區,加快推進深汕通用機場規劃建設。全面完善城市功能,積極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就業、社保、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和品質,高質量建設現代化國際性智慧城區。發揮生態優勢,建設具有濱海特色的山水田園生態城區。(記者 彭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