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華南地區首座大型綜合類自然博物館,深圳市“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之一的深圳自然博物館項目自規劃之初就備受各界關注。昨日,深圳市建筑工務署發布了深圳自然博物館景觀設計方案。該方案將以“河流”為主線,打造以 “三角洲” 為名的建筑和景觀設計概念,以此反映出豐富活躍的生態及人文場景。
資料顯示,深圳自然博物館項目毗鄰風景秀美、蓬勃活力的坪山燕子湖片區,規劃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一流的自然博物館,詮釋自然演化規律,致力于積極傳播科學,展現地理空間上的深圳在全球視野中的生態。
據悉,深圳自然博物館的景觀設計方案模糊了人與自然生態系統之間的界限,使兩者相互交織,以建筑和景觀和諧配合的原則貫穿設計始終,致力于創造一個真實反映燕子湖地區美麗豐富生態的環境。為此,景觀以自然地流動和流出為概念,將煥活的生態系統引入建筑并擴展至周圍的公共開放空間,打造一個包含屋頂植物花園、階梯式濕地島嶼和蜿蜒濱河公園的交互式公共場域。
博物館的屋頂公園設計十分精妙,屋頂的主題區展示了地球上生命的不同階段,旨在創建有吸引力的教學空間,以輕松生動的方式展示地球生命的神奇,并通過創建各種用于觸摸、攀登和互動的設施,激發探索發現,同時,該區域還將通過展覽形式和高度變化營造出沉浸式的自然探索之旅,參觀者在屋頂空間行走時能夠感受到微妙的傾斜或下降,以一段從低到高的旅程反映出地球文明的演進。
市工務署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自然博物館作為區域性的新地標,在現有和修復后的生態系統之間建立起了戰略連接,它將不僅僅成為一個文化教育目的地,也將打造為一個將城市和自然融為一體集中展示的平臺。(記者 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