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后才入場,現在漲到了625元,這速度真的太快了!高價賣了幾十克,落袋為安,還會繼續加購積存金。”10月21日,一位內蒙古網友在社交媒體上感嘆。
近段時間以來,黃金價格“漲”聲不斷,投資者“攢金熱”再度來襲。在此背景下,《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注意到,近一個月,多家銀行調高積存金投資門檻,其中部分銀行系年內第二次上調。多數銀行積存金起購點上調至650元或700元。
在業內專家看來,部分銀行上調積存金起點是金價波動所致,也是落實監管相關規則要求,預計后續仍會有銀行跟進。對投資者來說,盡管黃金被視作避險資產,但波動風險依然存在,應理性投資并構建多元化投資組合,適時調整黃金持有策略。
多家銀行出手上調
10月16日,交通銀行發布公告稱,為順應市場變化,自2024年10月18日9時30分起,該行貴金屬錢包、黃金定投業務積存計劃交易起點金額由600元調整至700元。調整前已設置成功的積存計劃將繼續執行,不受影響。調整后,新建積存計劃需滿足交行最新起點金額要求。交通銀行同時表示,將持續關注黃金市場變動情況,適時對上述起點金額進行調整。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18年發布的《黃金積存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黃金積存是指金融機構按照與客戶的約定,為客戶開立黃金賬戶,記錄客戶在一定時期內存入一定重量黃金的負債類業務。在具體實施方面,客戶可采取主動積存或定投(即定期積存)的方式從銀行買入黃金存入積存金賬戶,可使用該黃金進行兌換、贖回、轉讓、質押等。
目前,多家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已經開展了黃金積存業務。記者梳理發現,近兩個月,除交通銀行外,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及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浙商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均發布了積存金起購點調整公告,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系年內二度調整。
就調整內容來看,建設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銀行均表示將積存金起購金額由600元調整為700元,中國銀行、招商銀行、浙商銀行等由600元調整為650元,而農業銀行則宣布將積存金購買起點調整為隨金價浮動方式。
調整原因方面,多家銀行均表示系金價波動所致。“近期部分銀行上調積存金起點金額主要是跟隨金價上升調整,是落實監管相關規則要求,改為動態或浮動掛鉤也有助于提升交易便利性,預計后續仍會有金融機構跟進。”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銀行通過提高積存金起購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投資者關注未來潛在波動風險,并篩選出更具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例如,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認為,小客戶對銀行的利潤貢獻較小、管理難度較大,因此銀行將重點放在高凈值客戶上,用提高門檻的方式也就是上調起購金額來篩選客戶。
黃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今年以來,黃金價格不斷創下歷史新高。“美聯儲步入降息周期、對沖通脹和對沖信用貨幣是金價走升的重要原因,多重因素疊加推動國際金價屢創新高。”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分析認為。
金價攀升背景下,黃金投資需求旺盛。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2024年二季度中國黃金市場回顧與趨勢分析》顯示,二季度金條和金幣投資需求達80噸,同比增加62%,是自2013年以來最強勁的二季度表現。該份報告也同時指出,2024年上半年,黃金積存計劃(GAP)愈發受歡迎,投資者可通過銀行賬戶持有和出售實物黃金。
黃金積存緣何備受投資者青睞?“積存和出售實物黃金的便利性,吸引了相對短期和更具戰術性眼光的黃金投資者。”上述分析報告稱。周茂華向記者介紹,一般來說,在黃金價格走勢波動大的情況下,黃金積存投資相對于短期投資安全性會高一些,并且黃金積存積少成多,適合長期投資。
展望后續,業內專家提示,黃金作為投資品存在風險,投資者在參與積存金業務時需考慮自身流動性和風險承受能力,合理開展投資。例如,盤和林告訴記者,如今金價短期在上升趨勢當中,但長期看金價波動性較高,所以,適合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尤其是熟悉黃金周期的投資者。
“影響黃金價格走勢不確定性因素仍然較多,對投資者專業性要求較高,從穩健投資角度,投資者需要理性投資、多元化投資組合,把握積存的節奏,并且防范潛在波動風險。”周茂華說。
關鍵詞: